劇團的一年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有人好奇地問,劇團是怎麼運作的?不便為友團代言,在此僅分享本團(背包客劇團)的實際工作情況,以供參考。

各團有各團的定位與規劃,本團是以一年發表一個原創劇本為目標,希望上半年專心寫劇本,下半年排練。上半年的一到三月,會先搞定三件事:演出場地、劇名、故事大綱。

一齣下半年要發表的戲,通常在前一年就要想辦法找場地了,通常會在前一年的七至十二月決定好,最好不要拖過次年的年初,以免到時候搶不到場地。選定場地之前,仍要回歸一個基本問題:這齣戲適合怎樣的場地?換言之,劇本需有大致的方向與輪廓,劇名最好能確立下來。有了這些,才知道什麼場館比較符合這齣戲的要求與想像;雖然細節尚未確定,但戲的大方向已經要抓出來了。

劇名、場館敲定後,便著手故事大綱。一個原創劇本從無到有,最重要的一關就是生出故事大綱,從人物、事件、故事的組織、通往的結局等等,花的時間最多,也最耗費精力腦力。靈感是很奇妙的,它來就來,不來的時候你怎麼等也等不到,只能轉移焦點去做點別的事。當故事大綱寫出來時,一齣戲的主題、方向、架構會變得更具體,也使接下來的兩件工作較為順利:一是照著它寫下劇本的台詞;二是將它放進企劃書,以申請補助。

這兩件事,大致就是四到六月的主要工作了。在故事大綱初稿、二稿、N稿之後(N取決於編劇的滿意程度),終於定了稿,便著手於台詞的寫作。寫台詞的時間因戲而異,但通常不超過六月底。與此同時,四月份要投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藝文補助案,六月份要投國藝會的常態補助案,二者對於現階段的本團而言,都很重要,必須盡力爭取,為演出籌錢。至於演員、設計師、行政團隊也要陸續尋覓、確認,敲定他們的檔期,換言之,在創作上、行政上、人力與財力上,都要開始動起來,漸漸地就位了。

根據這幾年的經驗,每到六月底忙完一個段落,就格外想休息放鬆、出走旅行。時間多半安排在七月中旬,最晚不超過月底,因為到了八月,就要為十一月中或下旬的演出而忙碌了。每年的八到九月,文宣會議、製作會議、設計會議等接踵而來,在此之前,我們會先完成一份製作大表,再按照表格上的工作項目與進度,予以執行。在緊鑼密鼓的同時,來年的新製作也要有初步的想法(雖然這時很可能分身乏術、腦袋空空),才能爭取到想要的場館與檔期。

三年來,本團的演出皆安排於每年的十一月。在演出前,就是好好排戲、衝票房,把每一個細節盡量照顧好。由於我們沒有自己的排練場,必須到處借場地,2013年的創團作甚至輪流跑了四個排練場,像是另類小旅行,倒也見識了許多不同的小型空間。這時就能體會到,能夠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是多麼幸運與幸福的事,而這也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十一月演出完畢,感覺像生了個孩子(從一月至今,還真是懷胎十月呢)。結束了一整年的辛勤與忙碌,日子漸漸地恢復了平靜。十二月通常是帳目整理月,該給的錢,誰墊了錢,該匯的款項,一樣也不能遺漏(錢絕對是大事),若有拿到公部門的補助款,這時也要完成結案報告,黏貼憑證,以便核銷。一切告終後,或許在某個無意的、放空的瞬間,會感到時光飛逝:一齣戲又做完了,一年又結束了。

至於在編劇與排戲以外的空檔,就去兼差賺錢,維持生活的開支。做戲是賺不到錢的,小賠算正常,打平就要偷笑了。希望在未來,我們偷笑的時間多一點,偷閒的時間也多一點。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