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三週年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文化部三年了。這三年分成兩部份,上半場是龍應台下台,下半場是洪孟啟上任。

上半場:龍應台下台

去年,國民黨九合一敗選,龍應台隨江宜樺下台。在她兩年多的文化部長任內,無法解決文化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無法展現文化部長應有的施政作為;她做得不夠多,而她僅僅做出來的那些,也做得不夠好。就在她一片說空話、唱高調中,自我感覺良好的走完了文化部第一哩路。

下台前,她編好了今年度的預算。在表演藝術方面,竟與去年同為三億八(金額同為381,394,000),依舊低迷;扶植團隊的預算,自去年跌破兩億而來到一億七千多萬,今年則持續下滑,顯見龍應台的沃土、扶植等等,根本是有口無心。光一個兩廳院,預算高達三億九,比整年度表演藝術的三億八,多出一千五百多萬還成天哭窮;文化部眼中象徵表演藝術旗艦啟航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總預算高達九億一千萬,卻無法解決長久以來國內表演空間的不足;中小型的藝文團體尋覓排練與演出場地,依舊困難重重,無人聞問。

雖然龍應台下台了,但今年度的預算出自她手,無論如何要把這筆帳算在她頭上,賴不掉的。

下半場:洪孟啟上任

接下一棒的洪孟啟,根本不是文化部長的適任人選。他比龍應台高,但不見得有高度,龍應台還會講些口號,他連口號都懶得說,低三下四的當個看守部長。好好看守也就算了,偶爾還要證明自己不是在看守,找一些樣板人物來擦脂抹粉,做他的手下,例如邱復生的女兒邱于芸。他借重她的文創專業,他們要重新定義文創,讓文創結合科技,但他們連文創園區過度商業化的問題都看不見,外界不去質疑,他們默不作聲,繼續拼文創產值化,安安穩穩的當太平官,完全不知文創之所以亂象叢生,正因只重產值,不見文化。

洪孟啟當部長,提不出願景、說不出理念,而僅有的那些,也是空話滿篇。正因掌舵的船長不知道船要開往何方,所以這人說東,他就考慮東;那人說西,他就考慮西,然後再把東西雙方叫來,各言爾志一番,最後弄得根本不是東西。過程看似民主,但總要有人拍板,宣布船行的方向。洪孟啟的判斷力和決斷力差,差到令人感覺船雖然在晃,但要晃到哪裡,不知道。一艘不知道要開往何方的船,吹什麼風都沒有用了。

例如圖書統一定價。如果我是文化部長,我會坦蕩蕩的拋出我的想法:為了台灣文化的多元價值,為了出版社與獨立書店的續存,我願意在衝擊最小的前提下,推動這件事;我知道各界雜音不小,但這件事非做不可、勢在必行,我們要討論的不是要不要做它,而是如何做它、如何配套。我願意聆聽大家的檢驗與批評,但該做的事,我不會輕言罷手。

對於有任何一點點文化理想的部長而言,我不認為這些話說不出口,也不認為公開支持圖書統一定價有這麼困難。文化部長如果滿腦子資本市場、供需法則、消費者反彈,那他可以轉任去做經濟部長或消基會主委。雖然文化部長不應該不食人間煙火,但如果他只食人間煙火,那麼文化到頭來,就只能放煙火了。

雖然在看守,但也可以把看守的位置站得高一點。否則,任何想推動的文化政策,終將一事無成。照這樣看來,洪孟啟很可能步上龍應台的後塵,在圖書統一定價上,交了白卷。

洪孟啟上台以來,就是在用人不當、錯誤的文創觀、欠缺理念的慘況下,混到現在。一個混到現在的部長,一個混不下去的前部長,兩人相加,成為文化部的第三年。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