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for mosa情書



演摩莎劇團<.摩莎 For Mosa

劇評 by丸子 

        台灣社會最近發生了許多大事,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個紛亂的時局來看這戲就是這麼嘟嘟好,畢竟戲劇就是要反映社會、反映人生,說出我們心中想說的話或不敢說出的話。
        看這戲就像買愛國彩卷,五欄刮刮樂,每一欄刮下去滋味完全不同。又像是在福爾摩沙這個小島上,從五個不同的窗口向裡()看著不同的片面風景。戲與戲之間並無直接關聯,卻都在反應台灣島上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以及小人物的心聲。
        該製作由五個劇組組成,五個導演五個演員,據演員說法,是由演員們來甄選導演,由導演們提出想論述的議題,演員再決定和誰搭配合作。每齣戲都是獨角戲,在小的空間裡說大的故事,隔空較勁著辯論“我認為的台灣如何?”“如果台灣”云云,90分鍾的演出如一場場奇異的夢境,彼此激盪又相互呼應。
        既然是五齣風格迥異的小品,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菜色吧!
《大島》

        如果台灣變大了,這該是一場美夢還是惡夢?安靜的總統府,由總統辦公室女秘書從一通通的電話,帶你看“大台灣的家事、國事、天下事。
        演員佳穗是美國烏塔哈根表演方法出身,擅長寫實表演。可以看到她在刻畫人物角色細節和心境轉變時的用心和細膩。
        荷蘭裔導演羅斌 Robin Ruizendaal(台原偶戲團藝術總監),文本主軸一脈呵成,以一個久居台灣的外國人角度,書寫出台灣人的希望、矛盾和包袱。在道具使用上也獨具巧思。

《安奈ê尋味人生》


        
一個走投無路的女人(台灣)即將嫁給一見鍾情的有錢人(大陸),經濟上獲得了拯救,但是身心靈一樣能自由和富足嗎? 時代在變,人事物也不得不前進,從台灣小人物和最台美食滷肉飯的搭檔,勾勒出一幅懷舊台灣人情味。
        演員黃婕菲的表演收放自如,幾個時空的轉場都處理的很自然。有時三八的可愛有時又深情的貼近人心。導演顏良珮師出法國 Philippe Gaulier,也許該演出段落中風格化的角色表演路徑應該來自於此,當然也有可能和婕菲以前在金枝劇團的胡撇仔美學有關。

《最後的晚餐》
      以台灣人愛美食出發,演出者誇張的肢體和表情,諷刺性十足。吃下了全世界,等於吃下自己。在無厘頭搞笑的演出後帶出得其實是貪婪和過度自由市場交易下的悲歌。
      
由陳雪甄和洪佩菁的搭檔,前者剛從法國Philippe Gaulier 戲劇學校回來,後者則是新加坡劇場訓練出身。兩人都有豐富的導.演經驗。快節奏的抽換角色和肢體型塑,大量的口白夾雜各種腔調語言,好像在看孫悟空72變,令人目不暇給。
 
《神掉了張悠遊卡》
      遊戲規則是,必須獲得認證才能升級。為了走出邊緣,成為上流社會,打入國際市場,一場生存的肉搏戰展開了。
      鄭尹真和高俊耀之前就一起共同改編演出黃碧雲小說《饕餮》、《忿怒》,兩位都是文字編劇上的佼佼者,又特別喜歡著墨於社會底層人物的不堪。此次尹貞的扮相和演出,更讓我聯想到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以寓言式的人神對話,愉悅麻木地說著痛苦的處境,有一種文字上的暴力美學和詩意。

《有春阿嬤啟示錄》
      阿嬤來講古喔,以一場尋親之旅帶出何謂台灣人的思考命題。到底什麼人有資格成為台灣人?或是說臺灣人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跟著有春阿嬤的腳步,找尋台灣的根、台灣的精神。
      王珂瑤和導演馬龍John Maloney之前在《夢之島》就有合作過,馬龍導演擅長以即興發展編導,而演員王珂瑤也有著豐富的表演經歷。以親切鄉土的長輩口吻,慢慢地說著故事,小道具的搭配使用令人莞爾。

      五個團隊五種風格,來自不同國籍、不同文化訓練背景。看似訴說著五個故事,其實都是同一個。有的戲謔、有的樸實真誠、有的深沉悲痛,但都扎根於同一片土地,台上的小人物就像是自己的縮影,看來特別有感覺。藝術家們以藝術的形式訴說他們所看見的台灣,沒有太多政治性或教條式訓誡,而是以一種幽默或創意命題式提問,供大家思考。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