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拜託,不要再多功能展演廳了

文字: 斯建華
網站: 斯建華的BLOG

450.拜託,不要再多功能展演廳了

剛剛參加一個新的表演場地的規劃會議,看到PCM團隊規劃的資料中,又是國際又是專業還是個多功能的展演廳,我只要看到多功能的展演廳就受不了,這幾個字對我而言,一點都不國際也不專業,多功能就意味著什麼都做不好,四不像包山包海的多功能展演廳(戲劇、舞蹈及音樂)只能算是台灣特色真的一點都不國際也不專業,國際上很多劇院都有戲劇廳、歌劇廳及音樂廳,但都是一個劇院裡有分別的場館(音樂廳及戲劇廳)而非同一場館多功能,戲劇與舞蹈基本上可以共用但與音樂實在不適合共用,對於聲學上音樂廳有許多要求,為了達到聲場均勻或殘響要求,舞台上多需要天上的音響反射板及側台的移動式反響板,可是在非音樂節目的戲劇或舞蹈節目,這些只為音樂節目需要的設備就成了障礙,天上的反響板占去許多懸吊的空間,在側台的移動式反響板占去許多換景空間,就像有人喜歡吃吐司塗花生醬,有人喜歡塗草莓醬或奶油,分開其實都很美味,但對我來說多功能展演廳,就是一片吐司上同時塗了花生醬、草莓醬及奶油,能說他專業(美味)嗎?

1996年雲門去荷蘭海牙演出時,我們覺得該劇場好符合人性考量,一問才知道那是AT&T贊助的專為舞蹈演出設計的劇院,西方世界這才是專業,是國際,而多功能展演廳這是華人世界上個世紀的思維,集開會各式展演於一身的特殊場所,連對岸大陸2000年後的新劇院多半都懂得把音樂廳獨立出來,只有台灣一而再再而三的堅持蓋出不好用的多功能展演廳,不管是土地取得困難或是選票考量,為了不得罪各方需求的廣納百川,想要面面顧到往往卻落得各界都不滿意的下場,至於是要中劇場還是大劇場我倒沒有太多意見,只要不要誤以為中劇場就是放大版的黑盒子小劇場,蓋出沒側台換不了景又懸吊高度不夠飛不掉的半殘劇場就好,台灣已經太多飛不掉或原本側台勉強可用,但堆放移動式反響板後變成不敷換景使用的新劇場了,主事者多半的考量美其名是為了前瞻性、未來性考量或是讓演出團體能多賣幾百張票,而把800~1000座位數的中劇場改成1200席以上的大劇場,卻不思配套如何能從教育文化紮根培養觀眾,行銷宣傳幫助團體刺激票房,座位數絕不等於賣票數,沒有票房只是蚊子館的大小差異,演出團體考量的絕對是票賣的出或賣不出,而不是中劇場或大劇場。

如果有預算或容積率限高等考量,我情願蓋成專用的音樂廳或是小劇場,因為他們在預算、舞台高度及側台空間的需求上,相對而言都不像舞蹈戲劇的中劇場或大劇場來的高,讓橋歸橋路歸路,做專業事不要想各方周全和稀泥,蓋劇場真的和蓋房子不同,許多專業設備在考量上也不近相同,一個好的劇場是要為不同團體演出的多樣性預留空間及彈性,可不是為「所有的」表演藝術團體,就像動物園裡可以有水族館、鳥籠飛禽類或是草食區及肉食區,可是不會蓋成一個大鳥籠裡面有草原有池塘,然後說提供適合鳥兒天上飛魚兒水中游,羊兒低頭吃草虎兒虎視眈眈的環境吧,然後說沒關係,羊兒要吃草時把老虎關進籠裡,虎兒要出來活動時再把羊兒關進籠子裡,這是個適合所有動物生存的舒適空間,這不就是音樂節目把所有吊桿升到最高,放下天上的音響反射板打平升起成為木質天花板,再推出移動式反響板形成三面木質牆壁,然後非音樂節目收起這些音響反射板設備,把舞台空出來就可以演出舞蹈或戲劇了嗎?這叫國際叫專業?是妥協勉而為之吧。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