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表演的表演2–非關政治

coolmoon
劇場邊,動筆
時間:2006年8 月 28日
地點 :牯嶺街小劇場
演出名稱 :笑咪咪講堂-《皮囊和它的填充物》
演出形式:美術
演出者:笑咪咪講堂–高琇慧、陳英樺、王美琪、柯德峰

下半場–《看見》
演出形式:舞蹈
演出者:黎美光

這是「新潮實驗室」系列的另一個表演—說表演又犯不精準—這系列給我的最大異樣感就是—這根本不知道算不算表演,嚴格說來是在一群觀眾的見證下完成的事先設計之「公開行為」。
四位講師穿白浴袍上課–如果這是扮演其實見怪不怪,偏偏這不是扮演,而是真的在講課:幻燈機、投影、講桌、指揮棒。內容是正經到不行的西洋美術史,投影則是意淫到不行的各式裸體。第二堂課真人裸體上陣(上一堂全看雕像),脫剩內褲,從腳到頭現場投影近攝:粗糙的毛孔、草莽的體毛、發炎的青春痘、猶如生命痕跡的斑結傷疤…,突顯出「寫實」和「理想美」的人體差距。第三堂是按摩課。第四堂請觀眾站起來走進黑幕後台進行「場外教學」。

對於一個看戲成癮(尚未成精)的戲迷來說,這一切太違反表演的不成文默契了,我幾乎是最後一個離開座位的,因為我習慣在黑暗中作為潛伏者、隱形人、宛如並不存在,也不道破台上虛幻,以「暗中協助」表演者死去活來神經兮兮忽昨忽今並旁若無人假戲真做—一剎那我突然發現:其實不只表演者在「假扮」而已,觀眾又何嘗不在「扮演」–觀眾的角色?

那麼演出者又怎樣戳穿自己的「假扮」呢?下半場黎美光遊走四位美術老師留下的「教室」空間,沒有音樂,沒有節拍,沒有設計好的舞步和燈光,不過舞蹈家舉手投足都是舞,自言自語她怎樣將手腳伸展和空間對話,試著改變動作的節奏,撩撥出一點兒詩意…。

二十世紀中有位德國戲劇家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因為怕戲的造假成分虛無化人的真實行動,怕一待戲結束後演員和觀眾一拍兩散互不影響,故提出陌生化的演戲手法,叫演戲的人不時跳出劇情插嘴我在演戲,讓看戲的人隨時被打醒問自己這如果是真的我要怎麼辦—當然這都是理想,如果理想可以輕易達到我以下的文字也就署於毫無必要的添足—事實上耽迷劇情還是我們對戲劇最深情的一種致意方式,不然像這樣明明白白上課不是更直接? 還可降低成本。釵h只是「有話要說」的創作者何不反省為何選用劇場而非其他的形式?

對不起這並非什麼新鮮的討論,只是我覺得一場不像表演的表演好像更讓人能清楚思考:什麼是表演?為什麼我們需要表演?表演裡有多少矯情的成分?為什麼我們需要以假亂真?也釵陵匟鰶}表演才能釐清表演的本質,對不起容我離題一下:現在台灣媒體整天帶動民眾盯著台灣守著台灣談論台灣其實很可能因此無法真正瞭解台灣處境的本質,不過糊糊塗塗在感受,誤以為自己在現場就什麼都知道…。

我開始期待「新潮實驗室」還有未完部份,由非劇場人士創作者如9 / 01~ 03結合動畫、裝置、戲劇的《美人胚子》,9 / 04-05 音樂和建築師合作的《Ways of Happy Together》…,「雞婆」地告訴各位戲迷,票價並不貴50-200元,好不好看見人見智,可洽兩廳院售票系統或現場買票:http://www.glt.org.tw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