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對味/對位了!──並置與對比的《暗戀桃花源》

終於對味/對位了!──並置與對比的《暗戀桃花源》
作者:于善祿

時間:2006年9月1日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表演工作坊&明華園《暗戀桃花源》

《暗戀》基本上是當年賴聲川規劃並帶領的集體即興創作所完成的劇本,《桃花源》則已由臺北市一心戲劇團執行長孫富叡進行了篇幅不小的改編,既適合於明華園的演出風格,也吻合賴聲川最初對於《暗戀桃花源》的兩團並置的構想。

一個多月下來,筆者在台港兩地趕著開各種研討會,會中常有人提起《暗戀桃花源》的2006年版演出,或表達其對於這次演出效果的喜好,或問筆者的觀感為何。 泰半的人都對於原劇本相當熟悉,因此討論或評論的焦點便放在明華園的演出,因為這個部分所加入的新元素最多、也最醒目,有人覺得《暗戀》組的部分太弱、被 吃掉了,有更多人甚至以不能受《暗戀》感動落畢蚖{為這組演得較差。

筆者細細思索了一個多月,總覺《暗戀桃花源》不應該這樣被拆開來看, 英文的劇名叫做「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或者當年在取劇名時,演員們都認為「暗戀桃花源」跟本不合文法(其實在英文裡頭根本不成問題,而且還因此多出了幾分詩意);但正因為如此不合 文法,這樣的悲喜交融才是生命的本質。

這幾年常聽賴聲川在不同的場合,說到台灣現代劇場界的世代傳承與交棒的問題,筆者似乎可以感受到他 這次在《暗戀》組全採年輕演員、甚至讓金士傑從江濱柳退休的做法與想法,無非是要讓更多年輕演員可以有冒出頭、浮現檯面的機會,這個戲的海外巡演(包括北 京、上海、史丹福、新加坡)已經排到2007年2月了,連帶著這些年輕演員也可以被外界更為看到,就像筆者最近在香港文化中心看到的非常林奕華的《包法利 夫人們》裡那些北藝大戲劇學系畢業生演員一樣。

有趣的是,觀眾喜歡明華園《桃花源》的程度似乎多過於表演工作坊的《暗戀》,但是當飾演袁 老闆的陳昭香在戲中以明華園天字團當家小生的身分說她為了演《桃花源》、而無法參與臺北市社教館所主辦的「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的演出時,現場的笑聲似 乎比尹昭德說他因為參加《暗戀》的關係而無法演出電視《金色摩天輪》的笑聲來得小,喜歡明華園的觀眾並不見得熟悉今秋歌仔戲界的大事(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 節),然而尹昭德卻是有參加《金色摩天輪》的電視演出的。所以一方面觀眾笑的是廣博觀眾緣的明華園的表演方式,另一方面也顯示出電視劇的影響力仍是大過於 劇場演出的。

筆者認為這次的表演重點應該放在並置與對比,而不是明華園比較搶戲、《暗戀》組比較嫩弱之類的孰優孰劣(我不相信賴聲川會笨到不知道這樣的風格差異)。平心而論,過去的幾個版本,不管是《暗戀》組,還是《桃花源》組,其實都是「表演工作坊」組,再怎麼樣去強化或誇張《桃花源》 組的喜劇演法,都讓人覺得就是一台戲、或是一團戲。但是這次真的來了個「表演工作坊VS明華園」,真的讓人看到兩個劇團、兩種表演風格、甚至是兩個劇種並 置在同一舞台上,這才是這個戲的初衷啊,這個戲終於找到它的家了,尤其在戲的創始者賴聲川的實驗下,也打開了往後各地搬演這齣戲時更多的可能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