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西編輯手記:讓我們開始書寫和討論吧!

有時候覺得台灣的劇場人們實在有點衰,前有八九零年代那段黃澄澄的小劇場運動,然後接續進入大眾文化/消費社會的環境,這一道轉換曾經閃現文化的官僚部門成立引來的補助與收編的議題、文建會扶植團隊重大輕小的眼界等事件,然後這些議題又似乎只聞樓梯響而未見後續有什麼解套之道。接著有人喊著台灣劇場沒有美學(其實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整個台灣都缺乏美學」),同樣有人拿不到補助也就摸摸鼻子結束了團體的運作。
整個文化機制這麼多年下來看似逐漸發漸成一套不再陌生的符號,但在上次牯嶺街辦的公共論壇,與會主講的幾乎都是劇場乃至其他藝術領域的青壯派,經過一連串的各自表述以及最後新任文化局長強勢的政治告白之後,只是讓人明白了原來這二三十年是沒有什麼變化的,十幾年前在抱怨的東西現在還是被抱怨著。(其實在那場公共論壇,首先表述的破報總編輯黃孫權說出「台灣只有文化治理,沒有文化政策」之時,論壇便已結束了。)我不因為這樣而否認當天與會者的付出與努力,同時我也質疑自己能夠放出多少的決心與意志。相比於他/她們,我能不能多做一些什麼呢?總是和朋友說著我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不想看戲就離開劇場了,畢竟電影票比戲票便宜那麼多電影好看的機率又比較高(其實是高得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年還是有那麼多新團成立(同時有舊團倒下),還是有人持續地在劇場演出或導戲,過著只窮不富的日子。
網站編輯群裡面,我是最菜的,說的話也最不專業,我只是,只是覺得台灣的劇場真的冤枉了,這個環境能給你/妳們的太少了。我們的創作者背負了太多的責任義務了,我們的劇場很少被書寫、被討論,自然也就沒有美學。當然,這也就是對一個人「堅持」的人格測試,就像我自己也受到「還會看戲多久,寫戲多久」的考驗一樣。不管怎樣,先讓我們開始書寫和討論吧,時間還是夠用的!

P.S一個月的值班即將告一段落,四月又開始表演藝術的旺季了,希望大家多多來稿。雖然我們無法提供什麼,刊登在這裡也不是什麼很了得的事情,但至少我們先「聚眾」,先有「人」才能談發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