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 閱讀》副刊2014年第二期 |編者言|

文字: 薛西
網站: 我們



太陽花學運,從佔領立法院議場的24天,到學生撤出以後,各式各樣的不同團體發動的相異議題的「路過」、「占領」,乃至反映太陽花某種精神晦暗深層,或者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是一個集體療癒場合的「大腸花」, 類此的社會行動仍然持續發生,也繼續運用著學院退場的餘灰再滾動。弔詭的, 原本的 「中心」(作為最高戰略據點的的議場、出現在媒體前的學運發言群)如今竟以這般「去中心」(散落,各自發動,保持不間斷)的姿態脈動著,而從這「去中心」的散落景觀, 反而讓人看到更相符於複雜現實的樣貌。

眼前的,不同思想、行動皆混雜其中的「滾動」狀態,逐漸讓我想起,劇場環境好像很久沒有「滾動」起來了。

回想在劇場,我們平常聚在一起討論的主題多半已經變成「戲什麼時候做」、「怎麼做宣傳」,而越來越少關於劇場本身的討論;行動上,也因為漸漸順應著想像中的市場,以致減少了「自由」的交談。戲雖然變多,藝團雖然倍增,甚至評論的平台也多了好幾個,可思想、理念的撞擊與辯論卻漸消。

回到副刊來說。

副刊的第二期,我們拿掉專題,首先以五千字篇幅增設「華語編劇檔案」,每一期選定一位創作者,邀請各地觀察者執筆,並選摘劇作片段。再來是增設以社會、身體為視點的「思想身體」、「社會中的藝術」兩個單元,持續藉由不同地域的發展互相對照,對話。「筆記導演」繼續由三地青年導演透過同一組關鍵字,交流彼此正在實驗的導演方法。跨文化製作為主題的訪談,本期採訪台北身體氣象館現任負責人姚立群,同時擔任牯嶺街小劇場館長的他,主導過多項跨文化製作計畫,於受訪時給出的各個回應,屢屢切中現下劇場生態,在此提醒讀者用更寬闊的起點,閱讀這篇訪談。



【副刊目錄】
|筆記導演|馮程程(港)x黃思農(台)x莫倩婷(澳)|關鍵字:角色
|華語編劇檔案|于善祿|戲耍與後設的舞台饒舌--馮勃棣(附《我為你押韻》劇作選段)
|思想身體|謝杰廷|利維坦:「一與眾」的舞蹈身體政治想像
|社會中的藝術|從「土地計劃」看社會運動與表演藝術的會合
|訪談:跨文化製作|吳思鋒、高德樺|「互信」是最重要的基礎--訪身體氣象館負責人姚立群

【贊助訂閱】
一年四期135元港幣(約台幣500元),直接寄到您家。訂閱網址:請按此

【免費派發點】
澳門: 連勝街no.47 art space、边度有書.有音樂 、牛房倉庫
香港: IATC(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香港藝術中心、牛棚劇場、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 實現會社
台灣: 牯嶺街小劇場、 有河Book、唐山書店、 新北投71園區、花蓮時光二手書店、高雄豆皮藝文咖啡館、高雄三餘書店 、台中FOROO 咖啡
廣州:簡Haus荒島圖書館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