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代舞有有劇本時–王維銘《消失的攀爬》

聽說這舞蹈編舞家自己下場跳,OK;有導演,OK;有編劇—啊這就令小編十分納悶了:舞蹈需要劇本嗎?可是文字嗎?對。舞者要唸詞嗎?要。先有詞還是先有舞?劇本先出來。

兩廳院雙重奏其中一奏的十五分鐘創作。編舞家王維銘主動邀請編劇張嘉容為他寫本,因為他想要表達「語言和動作之間的反差」。王維銘很喜歡張大春的《將軍碑》,但他不是要跳將軍碑的故事,他要跳那隨意識流淌的語言。因從來沒聽說舞者可以拿著劇本編舞,我有幸親眼瞧瞧排練場看舞蹈如何與文字工作。6號晚上雲二排練場,王維銘和同舞的張偉來,已經先到場上。地板上攤著嘉容劇本和一副眼鏡,我偷偷瞧了一眼:「桌子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眼鏡是初二……他們紛紛都生日,生日為什麼要快樂?」畫黃線是維銘要講的,沒劃線是偉來要講的,真的—好像劇本喔!

但是就這些文字,該這怎麼跳?在場邊看了一小時,我漸漸生出心得,舞蹈家從語言的節奏找到動作的節奏,或合,或錯,或反,只聽王維銘說:「聲音裡的動詞、名詞、形容詞都是節奏。」原來舞蹈家需要的是節奏,難怪他找來節奏奇佳的身聲演繹社資深演員演員張偉來做搭配。

另一方面,編劇希望觀眾不只看到節奏,也能「聽懂」那些文字的涵義;導演符宏征則權衡兩者,是動作和語言之間的橋樑。

小編沒辦法細說語言和動作神秘的結合(聽說票也快賣完了),感覺這是一場創意的角力。看棒球賽時我常猜測捕手下一步要怎麼配球,因為棒球賽某方面可看作是投手和打擊手的角力。看這支舞排練發展時,我也忍不住場邊猜測起來:「這句話舞者要怎麼編怎麼跳?」

結果,當:「小馬可以站起來」(張偉來卻蹲下去)「活蹦亂跳」(舞者貼地旋轉一圈)。都說舞蹈抽象,語言和舞蹈結合的過程更抽象神秘;結果如何,大家可以5月19、20到實驗劇場見真章;不過創作企圖絕對是新鮮的。

《消失的攀爬》演出資訊:動見體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