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ABCD

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D套
作者:小六
Six Senses

編舞家:吳俊憲、王維銘、張曉雄、劉怡君&駱思維、黎美光&蘇安莉(依演出順序)
時地:5/20 2:30 PM 實驗劇場

我以為是去看舞,結果反而把心思放在企畫上。這場舞蹈的總匯拼盤共五段,每段十五分鐘(再看這個生日快樂的組合共有四套,所以總共有高達二十多位編舞家,四十多位藝術家,要在兩個禮拜內輪番曇花乍現)——優點是可以一次看足平常要春夏秋冬趕場才能看到的創作人作品,缺點是連續多段下來,眾星(藝術家)拱月(兩廳院)的意義遠大於欣賞舞蹈作品,就今天的作品而言,我只看到零星的吉光片羽,卻看不清編舞家和作品的完整風貌。(希望創作人都能獲得應有的報酬!!)
五段中最不期待的是《消失》,看完後最讚賞的也是《消失》,可見這小品不但沒有消失,反而非常突出。我心裡有個小小的聲音說:年輕人贏了!這個作品的好在純粹的舞蹈,沒有負載太多思維(如果有,我沒有看到),加上劉怡君與駱思維兩人的質地相當契合,舞蹈技巧純熟,且充滿爆發力,緊湊的節奏與豐富的肢體變化又提供了無窮的表現空間。這個作品的表現形式非常接近流行文化,而且幾乎沒有冷場,以編舞家的年齡而言是相當成熟的作品,所以我總覺得這個作品放在實驗劇場好像很不對勁,應該在MTV裡搭配勁歌才是!看完後,腦部好像產生了腦內啡,很有滿足感。唯一的缺憾是他們挑的音樂節拍和舞蹈格格不入。

其實五段舞碼的名稱和內容都不相干(節目單上說的,舞作裡多半沒有看到),只有黎與蘇的《練習曲》還有些關連,因為她們採取的形式有濃厚的實驗味,彷彿共同練習一種新的概念。所謂的實驗有兩個面向:一為大量採用燭光作為舞蹈的焦點;二為現代舞以南管配樂。這兩種方向都頗具興味,但加入了舞蹈(或者說她們原本熟悉的即興舞蹈)就不怎麼好看。主要是節奏與整體感錯亂。有一段類似划船的片段還讓我想到1/2Q。彷彿編舞家消失了,舞者也消失了。老實說,我最欣賞的還是江之翠的音樂演出,尤其魏美慧一開唱,連暗處也發出了璀璨的光!這個「練習曲」若發展成完整的作品,我還是願意再看一次。所謂的完整指的是各元素有更緊密貼近的呼應——目前看到燭光與舞蹈與南管這三種元素隱約有細微的融合基礎,但如果舞蹈是主角,就勢必得因應燭火與南管的特性再調整。(寫到這裡突然令人激動起來,因為光是想到有和燭火與南管搭配得恰到好處的舞蹈語彙,就覺得是好迷人的創舉!)

五段舞蹈的音樂和內容似乎也不搭,只有《消失的攀爬》沒有音樂,不但如此,它也最抽象。很難說這是舞蹈,因為整場作品看下來很另類——到結束時,我尚未進入狀況,也還在找線索,很想知道這個小品究竟想表達什麼。編舞家王維銘是非常資深的舞者,怎麼動都好看,但他偏偏選擇角落、邊緣、去動作、去舞蹈、加入劇場元素、又加入詩和文字。文字與動作的搭配不算複雜(文字不容易懂,所幸動作簡化了,能專心同時看動作與聽語言,感受兩者的搭配效果)但似乎沒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反而有些牽絆。王的創作比較接近「創新」或「創造」,似乎想無中生有出什麼。只是我仍無以名狀。張偉來的肢體展現厚實、細膩、靈活、趣味等諸多層次,主要應歸巧韟h年來在身聲的訓練。坐在台上看他的演出,我也說不出他究竟是縞匢椄O鑽石,因為他似乎兼具了這兩種特質。也想知道他的下一步怎麼走。

張曉雄的《風景》一看就是大型劇場的格局,專業舞者蔡慧貞與吳建緯也吃得下整個舞台,動作的精確度高,情感的成分亦濃,可惜只有十五分鐘,能容納的風景並不多,主要是情與慾,是五檔中的「成人」作品。

開場作品Not always 20……像是演出前一個禮拜才開始準備、急忙拼貼出來的東西,尤其兩位舞者似乎很久沒跳舞了,身體呈現「鈍」的狀態。難看。

燈光設計林立群的表現不俗,除了spotlight稍嫌過度使用之外,整體的質感頗為乾淨精緻,也能營造出意境與氛圍。


老闆,可以再來一客C套餐嗎
作者:海牙
Notre Temps
2007/5/18(五)19:30,ET
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C套

如同B套嬪皕P謝PAR,C套嬪畯n特別感謝文中,若不是沒有第二句話、一定要捧你們場,B套的卓+周,還順帶可以看我的偶像,C套怎麼可能敵得過B套在我心中的誘惑??因為你們,讓我毫不猶豫地買了C套嚏A然後,才能沒錯過這場令人回味的C套幫琚I
C套尷澈e奏曲
之一
5/18當天,我有幸可以當跟屁蟲去看一場我心中兩位很優的男舞者排練,其中一位還是我蠻欣賞的編舞家,管他們是馬克還是東try西try,心情真是不錯 ^_^(更何況我本來就愛看排!)
之二
進觀眾席前,在3號門前看到劉鳳學老師來看演出;之後入觀眾席,又看到了王墨林先生入座(應該沒看錯吧)。開演前,更不用說一堆師長出現了…。劉鳳學老師大概是除了我老師&不是我老師的林老師外,舞蹈圈我最百分之兩百敬重的大前輩。乖乖,她老人家跟王杯杯怎麼會來看這場演出?C套尷?位編舞家左看右看、看了N遍,也還是猜不出到底是什麼樣地誘因能讓大前輩出席??
而因為白天看排後有跟表演者小聊一下,再加上日前J講「評」的一句話印在我心頭、B套嚏B敬重的前輩們etc.,這些線讓我一下子腦子出現了很多干擾電波,為了避免待會兒看演出腦子太混亂,我開始看起《反叛的凝視》清清我的腦袋瓜子:P
看到劉鳳學老師出現,真是一個強心劑!心中要像大前輩看齊、加油再加油etc.……八拉八拉的聲音就開始出現……。
之三
C套嚏A我很喜歡。
但是下面的書寫有長有短,若剛好有看這個Blog的編舞家,請不要在意我寫的文字長短。
其實,你們都很棒 ^_^

《生趣》(Joy of Life)
編舞:顏鳳曦。演出:顏鳳曦、顏媽媽

「一份食材,一道菜。
一個概念,一首舞。
一位母親,一個兒。
孩子是媽媽的生命。
『生命是藝術;Life is Art.』
~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我將這個作品獻給我最偉大的母親,感謝她給予我世上最珍貴的生 命、最無私的愛與最偉大的犧牲。~」
節目單的說明簡單、切題。再加上「每週看戲俱樂部」的演前預報。其實,作品已清晰、明瞭。
《生趣》跟2003新點子舞展的《箱子》有類似的特色–溫馨而細膩。原先有些擔心顏媽媽要怎麼「玩」?不過沒想到現場看演出時「她」卻是讓我最感動的一部份!我跟家人、母親之間還不錯,感情上這一塊並沒有缺憾。但看到這個部分我真的很動容、只差沒掉畢茪w…。顏媽媽參加演出的想法、編舞家邀請媽媽參加的心情,這交織出來的是一個戳不破的感情網,這個的強度抵得過任何藝術的評判!若要檢討演出的優缺當然也可一一羅列而出,但燈暗的當時,我心中只有滿盈的感動沒有其他言語…。情,是無價的。

《花瓶裡的玫瑰》
編舞&演出:張秀萍、吳碧容

據聞「創作想法來自靜物畫,呈現花朵的動態意象及其生命力。」雖是這麼說、我也努力催眠自己這是「花瓶裡的玫瑰花」。可是,沒用…。秀萍跟碧容這麼搶眼又出色的表演者怎麼可能是花瓶裡的玫瑰呢?
這個作品我有點疑問,能力很強、「人焉廋哉」也表現極為出色的秀萍,為什麼在《花瓶裡的玫瑰》裡這麼「靜」?這是我所沒看到的她的另一面?
撇開作品內容不談,其實碧容一上場的10秒內、以她簡單的手勢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末了,秀萍手插背後、就這麼簡單地走著,碧容只是不動的坐在椅子上,試問:一個連走路都這麼美的女人、一個連背影都這麼漂亮的女人,我們還能說啥?
真的是…很美…很美的女人!
或部A他們就是一幅美麗的畫。美麗的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

《紀念日》
編舞:林向秀。演出:林向秀、王維銘。
在觀賞過《生趣》與《花瓶裡的玫瑰》這兩個截然不同卻又非常均質的演出之後,我早已忘了節目單上對《紀念日》的介紹。 @_@
因為忘記,所以疑惑!作品很好,但我不瞭解為什麼是《紀念日》這個甜蜜的小品?編舞家為什麼創作這個一般版的男女感情小品?《紀念日》裡的女性角色–林向秀風情萬種;嬌、嗔、媚、愛、慾等各種戀愛中的女人該有的面貌她都在短短的小品中呈現出來。而《紀念日》的男性角色–王維銘也詮釋的很好,就是那種很讓女性想扁、又無法掌握的浪子角色:P (雖然他最後被收服了XD)
《紀念日》偏以女性角色來創作,從一開始的居於劣勢、無法控制到終了的取得兩性之間的平衡,皆有非常完整的「歷程」。而兩位成熟的資深表演者詮釋起這個作品更是不在話下!看完《紀念日》我的第一個反映是:編舞家真是一個善良、甜美的女子!(有看到林所詮釋的《紀念日》及編舞內容的人可能比較能理解)。會後再看了節目單才瞭解,原來這是「獻給結婚十週年的老公」!莫怪,是這麼甜蜜的一個作品啊!
辛波絲卡詩選【金婚紀念日】:
「他們一定有過不同點,
水和火,一定有過天大的差異,
情慾,攻擊彼此的差異。
緊緊摟著,他們竊用、徵收對方
如此之久
終至懷裡擁著的只剩空氣
在閃電離去後,透明清澈。」
演前看這段詩似懂非懂,演後再看它,它的確是《紀念日》的最佳註解。
也謹祝編舞家:十週年結婚快樂!

「異軍突起」的泡泡小姐!
《泡泡小姐》
編舞:楊維真。演出:楊維真、王世緯。音樂創作:白蝴蝶(Frederic Blin)

這是我第一次看他們三個人的演出,作品雖不完美但非常有特色,可算是近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品。若以C套的5支舞來說,雖然各有特色且皆優,但《泡泡小姐》還真是異軍突起的No.1!
But雖然如此,觀賞當天我是不喜歡《泡泡小姐》的。Why?我覺得它–放錯了地方。作品優歸優,但放在兩廳院的生日快樂裡,而且在普遍「中生代氣質」的C套裡,總是有股格格不入的突兀感,這是當下我無法好好欣賞它的原因。若它能跟B套的周或其他新生代編舞家放在一起,甚至是獨立製作,或陷N不會那麼突兀了。
這是《泡泡小姐》的非戰之罪…。
因為B套、因為《泡泡小姐》,我又開始思考生日快樂裡20 位編舞家的安排方式。不知道兩廳院是怎麼考量的?他們事前看過《泡泡小姐》嗎?雖然表演者有檔期跟其他無法控制的策展節目之「不可預期」性問題,但20個人真的可以有好多種組合;傳統組、中生代組、新生代組、雲門畢業生組、非雲門畢業生組、海歸派、感性派、抽象派、愛玩派……。目前的A、B、C、D四套混雜的排,所以”票”好賣嗎?(好可惜,優質的C套竟是唯一一個演前沒賣光的 >_<) Ok,下面說回《泡泡小姐》。 《泡泡小姐》是一個音樂、戲劇、舞蹈三方合作的小品。作品給我的聯想比較非關生日而是一個泡泡小姐的異想世界。(內容我就略過了!)表現較顯眼的是王世緯(戲劇),但其實三者的比例還算ok、各有搶眼之處。 以王世緯的演出來說,雖然她已經配戴麥克風,但有些時候口語還是不夠清晰。或陶o是因為語詞的安排不夠周延之故吧。照理說已經戴有麥克風,王的口條也算清楚,作品語言應不至於模糊。而表演的語言還是跟一般的口語、詞句有些不同,看似平凡的台詞卻是有其特別的音韻節奏。在《泡泡小姐》一開始這麼連珠砲地喃喃自語台詞中,考驗的就是戲劇台詞的安排跟表演者的奶O。而《泡泡小姐》這一部份似乎還有成長的空間。 這個作品整體來說非常不錯,除了上面所提的小瑕疵,戲劇、音樂、舞蹈三者之間的協調可再細調些、主題線也可再拉出來一點。Ex.有時舞蹈的solo很不錯,但幾乎焦點都被「有聲」的語言所搶去(王的表現也突出)、燈光也沒有強調於舞而使舞者易隱於灰暗之中。仔細觀察楊維真的表現也很不錯,讓人漏掉她還真是有點可惜呢! And希望將來在別的地方、有機會可以再看看他們的作品囉! ^_^

好樣的W&R!
《生日快樂》
編舞:林文中。演出:林文中、王如萍。

簡單一句話:「命題作文的成人律動」。What?看了,就知道。而且,沒看到的人,或雪後悔!至少,我非常非常慶幸自己沒錯過這支舞。 ^_^
它是一支很妙的舞,除了《泡泡小姐》這支異軍突起的舞,其實整個C套嬪痧S別偏好這支《生日快樂》!而且《生日快樂》還是我看過文中所編過的舞中最喜歡的。下面我就來說說我喜歡它的原因。
而為了說明,我簡單地將舞蹈分四段(起轉承合),第一段是開場至兩廳院20週年慶文宣詞的語言/身體前為止。第二段是兩廳院20週年慶文宣詞的語言/身體。第三段是兩廳院20週年慶文宣詞的「身體」版。第四段則是3之後到ending。(若分段有誤,尚請指正,畢竟我沒過目不忘的看舞天賦:P )
整體來說,我喜歡文中《生日快樂》有兩大理由,其一是:這支舞實在太可愛了!
「可愛」?沒錯,它的動作真的超可愛!
《生日快樂》文中跟如萍一出場、啪啦啪啦地跳,要讓人忽略他們「默契十足」的「可愛」動作還真的蠻難的!!
我喜歡他們的可愛動作,因為那樣的肢體風格讓我想到以前–舞蹈隊時租悎v幫我們排一支用普羅高菲夫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某段、超cute的現代舞。(那支舞類似錄影帶倒帶的身體風格)。看到這支《生日快樂》的身體,我想到以前那支排的要死要活、愛恨交加的舞。
而《生日快樂》的可愛–自然而不做作!
其次,吸引我的更是兩位表演者之間的「默契」與「均質」–在第一小段中兩個人的表現幾乎是同步同質!以前看他們兩人的舞,雖然都優但個人特質是不同的,但在這次的演出中竟然蠻趨近的,這點真是讓我訝異!因為個人特質很容易於細部動作中顯露出來,是非常難於磨合或隱藏的。而在《生日快樂》中竟然不再讓我看到第一次個展及《頑童日記》裡的「2」個人,雖不知過程是怎麼做的,但挺佩服就是了–這表示兩個人經過「努力」囉。 ^_^
而我喜歡《生日快樂》第二個理由是:編舞家很有自己的想法、能把它表達出來,而且在這個作品很「敢玩」&玩得不錯!
就過去的觀察,文中&如萍的編舞會依音樂去探索身體,這也酗ㄛO什麼大特色,但在國內一片「跨」or 劇場走向的風氣中,倒讓我覺得稀有。《生日快樂》的第一跟第四小段,就是很標準的林氏風格。當第一小段後我不禁擔心這樣走下去會有「乾掉」之虞,這支作品最妙的二段出現了…。
第二小段編舞家開金口囉!他們在右舞台前面邊唸著兩廳院的文宣詞、邊依字詞發展身體動作。文宣詞如下:(若有錯誤,煩請指正)
「每一位大師都曾經歷過沒沒無聞的時候,重點是,你是否具有慧眼?兩廳院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雙人舞大觀,邀請20位獨立編舞家,與舞者進行速配組合,用雙人舞慶祝兩廳院的二十歲生日。有些雙人展現舞技,有些是情人組合,有些是默契相投的舞蹈伙伴,雙人舞的遐想,既是既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同時也企圖讓觀眾一次看到二十位國內最具有編舞大師潛力的編舞家,發揮其驚人的創作力及野心,挑戰自己未來可能性。誰能脫穎而出,令你驚艷?誰能開創台灣舞蹈新風格?誰又能成為下一個林懷民?請準備好,迎接下一波舞蹈新勢力!」
他們怎麼玩??動作配合就例如:「一」用手頭的1,「慧眼」用眼,「展現雙人舞技」則是文中抖抖抖地coupé/retiré身體、如萍在其身後扶著腰的情形(是否諷刺舞蹈的雙人舞?And歹勢,當時已經笑得快不支、無法認真地記舞蹈動作……)、「日」一個人雙手拇指跟食指圍成圈圈、另一個人的食指穿透圈圈形成「日」這個字樣、and很經典的「誰又能成為下一個林懷民」用《流浪者之歌》的僧侶當「符號」etc.。到此,我已經笑得快翻掉、無法用理性去記住這一段段小詞裡他們到底發揮了多少搞笑的橋段…。
搞笑很多人做過,為什麼我獨鐘《生日快樂》?雖然不熟但稍稍知道編舞家是很「認真」地在開玩笑。他這一段不止幽默,也調侃了舞蹈圈一直以來令人無力的狀況;它笑了舞蹈本身,它笑了兩廳院,它笑了舞蹈圈。其中,我們也屬於被笑的這個範圍裡面。無一能倖免…。雖然我也我常常筆下不留情,但在兩廳院主辦的場子上,用他們的話將其一軍,這樣的膽識與勇氣,我是佩服的。作品,再度反應個性!
在笑過之後,舞作接著進到第三小段,第三小段簡單地說是第二小段去掉語言&repeat一次(再稍微發展)!而其實在第二小段開始之前,舞者播放了一段預先錄好的口白,大意是很多人說現代舞抽象、看不懂……之類的幽默話語。(若他人有完整版,煩請不吝補充。)第三段我會喜歡是因為我覺得它的概念恰好呼應了第二段&那段口白的「精神」。看著第三段,剎那間我有一股莫名的感動:舞者諷刺歸諷刺,但還是很認真的在告訴觀眾嘛…。說啥?它似乎在說:「舞蹈就是這樣來的…」(動作發展就是這麼一回事),just that!(當然這只是其中之一的方式)。現代舞的抽象難懂,不止一般人,我也常常望之卻步。(當然它的迷人也在此)。編舞家能夠做這麼一個幽默小品來闡述這件事,也野朴L法改變彼此之間的距離,但至少,我感受到編舞家的誠意與意圖。So I like it!
如果釵h對現代舞不熟、害怕的觀眾看到《生日快樂》這支舞,或釧憐鼓甄E溝可以從1萬里縮短為100公尺也說不定。
最末,第四小段作品又回來呼應第一小段而不單純地走可愛風而是較自由的雙人舞,截至舞曲終了…。幕謝,觀眾給予熱烈掌聲…。
以上,是我欣賞《生日快樂》的地方。下面我也要提出作品較不完美的地方。
首先是口語的問題,要跳還要開口說話、說的清楚,玩過的人都知道很難,未經訓練的人(除非他天賦異稟)十之八九都會漏餡。《生日快樂》也有這個問題。一個基本的是聲音本身,一個是聲音跟身體方向的運用。Ex.當身體向下彎曲做動作時,聲音不是朝前方傳送而是順著身體方向,如此一來,語言更容易被吃掉。是故,除了本身的訓練外(語言/身體),在發展身體與說話之間如何取得最佳平衡、不顧此失彼且維持創意可能是編舞家可以再多方嘗試的。
再來是編舞部分,雖然在ending有拉回來,但第四小段後面、結束之前有氣勢稍稍弱掉的感覺,這是我覺得有一點點可惜的部分:P
Anyway,整個來說我還是很喜歡《生日快樂》;也有很久不曾出現的觀舞後的雀躍心情。散步走出兩廳院時我突然想到不久前看的《K歌情人》(Music and Lyrics),修葛蘭(Hugh Grant)的80年代MV很爆笑,片子也很娛樂,但整部電影還是有它所表達的嚴肅議題。《生日快樂》也給我同樣的觀看愉悅與思考。觀賞它們,是一種很單純地「享受」。
最末,For W&R:一個作品只是一個過程,希望你們繼續try你們想做的。–共勉之–。


五味雜陳的B套餐
作者:海牙

Notre Temps
2007/5/12(六)19:30,ET
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B套

今年是兩廳院的20週年慶,五月的舞蹈節目規劃了「藝術活力膠囊」–【雙十年華,舞蹈彩匯】及【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前者聽聞去看過的朋友說舞段之間有「情緒不易轉換」的問題,今日去看了【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雖是實驗劇場的小品,但我竟也有這樣的困擾!
唉,回家買雞排當宵夜的路上我想著:鹽酥雞跟奶茶雖然各家都不同,不過味道就是一個「香」字,怎麼我今晚看的演出卻「雜」的我不知道它是什麼味道??因為5位編舞家??那這場B套的節目還真是一個名符其實「五味雜陳的B套嚏v啊!(沒錯,篇名就是我在等香雞排的時候定案的…。)
話說當初因我的再三猶豫,票一轉眼就賣光了。能看這場演出還是靠PAR的幫忙,200字換得一張難得票,只能誠摯地跟PAR說聲:謝謝啦!

第一味
《獨舞第13號–生日快樂》
編舞:古名伸。演出:古名伸、蔡興國

演出前因為遇到朋友、顧著閒聊而沒多看節目單,所以觀賞時對於作品整個基調–時而solo時而Happy Birthday的方式有些釦x惑。直至回家細看節目單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兩個線索完全符合編舞的題址。
古名伸是非常資深的舞蹈家,其solo沈著而別有一番風味。只是作為開場,我還是訝異其solo跟生日快樂的相關性?至少,她的solo看不出是一種快樂。或部A對編舞家來說,生日快樂是一種人生的反芻與旅程。
蔡興國?壓根沒想到會看到他參與演出。他一開始先吹奏雙簧管,之後還演奏了酒瓶製的迷你小提琴、蠟燭架的類排笛(sorry,我實在不知道第三個樂器該怎麼稱呼…)。透過蔡興國的表演,一掃我不喜歡管樂器的偏好。原來,雙簧管的音色也可以這麼迷人。而樂器&音樂,可以這麼好玩。
雖然我覺得部分solo跟Happy Birthday的基調有點不合,但不可諱言他們這一組的演出質感很棒、也用心於「創新」。

第二味
《陰性終止》
編舞:卓庭竹。演出:卓庭竹、徐彰玫、蔡依潔

其實我本來想把第二味單獨命名為「鬼魅的.女王」。因為回家的路上,腦袋中一直浮現著「鬼魅的.女王」這幾個字。
鬼魅,是對《陰性終止》的感受,而女王,是卓庭竹身為表演者所給我的印象。
看過卓庭竹的幾個作品,除了大學時非常喜歡的《偶缺》,這幾次看到的作品風格總是有種鬼魅、強烈的女性氣息。雖不是很瞭解作品的整個意義(因為幾乎沒有一次是看完整版)但卻總是被它的寓言性、動作的親近性及強烈的女性氣質所「迷惑」。是的,她的作品有一種魅惑人心的力量。(至少對我而言是這樣)
三位表演者非常突出、鮮明的呈現,如同靜靜待在牆角的那朵紅花,小,但讓人難以忽視。它是那樣的嬌豔欲滴而令人垂涎,但一碰,不知是否會因此中了難以解之毒?喜歡它,但似乎,不得碰之。
一段小小的演出,無法真正瞭解《陰性終止》的全貌,但我還是非常喜歡他們3人的表演,尤其除了可怕的「女王」外,另外兩位年輕舞者的表現也非常不錯。徐彰玫所表演的那一段雙頭花(?)尤令我激賞,編舞棒,表演也棒。(sorry,我不確定它是什麼,不過下半身罩白紗裙,頭上又罩一個白紗裙,反覆運用,讓我直接想到植物的開開閤閤:P)
雖然喜歡《陰性終止》,但坦白說觀賞這段舞的感覺還真是有點不舒服。(不是編舞或表演之故,而是作品傳達給我的意象個人覺得有些「陰暗」 >_<) 而也因為《陰性終止》夾在《獨舞第13號–生日快樂》與《閃耀的瞬間》,所以才會讓我有情緒一時無法轉換的困擾。其風格實在差異太大。有時還在溫馨的劇場,但不知何時卻又到了一個詭譎的異世界?才剛在7年級的異想世界卻又倏呼地掉到5年級的陳年想像?

第三味
《閃耀的瞬間》
編舞:譚惠貞。表演:譚惠貞、江靖波。

在觀賞完前面兩支極端對比的舞、我也還沒回過神的當時,實驗劇場的服務人員請觀眾全部出場去各領一支手電筒以配合待會兒的演出需要。蝦咪??領手電筒??難不成以手電筒代替燈光??是的,不要懷疑!它就是這麼玩。好吧,我又遇到了一次「驚奇」之旅…。
音樂一開始,大家就開始興奮地打開了手電筒…。
災難場?還好。只是有的人的確玩手電筒玩的蠻高興的:P
我呢,音樂一出來,就被音樂吸走了。因為,我雖對跳舞的男人有免疫力,但對拉琴的人實在無法招架!這場演出,我幾乎有50%的目光是跟著小提琴表演者移動。或部A這是「殺豬」(註1)殺了半年的後遺症吧:P
譚惠貞的演出強勁有力,在平淡無奇的前半場中,算是激起人一點火花的「炫技」型演出。不過作品內容還是很抽象–雖然我已經很努力地想像它跟「生日快樂」有何關連。跟第一支的solo一樣–雖有質感,但讓人難以瞭解。舞蹈雖然吸引我,但對常觀舞的我而言這段舞還算「無奇」,所以自然而然地會被所不熟悉的音樂給拉去。而且在燈光美、氣氛佳的狀況下(請把手電筒的光想成蠟燭閃爍的燭光),能靜靜地「享受」音樂、搭以美舞,還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啊!
譚惠貞跟江靖波的互動除了音樂與舞蹈的互映,也有肢體上的。偶爾,譚惠貞會鑽到提琴手的手肘內,產生身體交纏、舞音結合的畫面。我實在喜歡這樣的視覺構圖!而有另一段,他拉著他的琴,她跳她的舞,兩人沿著地板上的小長條燈光緩緩移動;兩條平行線,猶如音樂與舞蹈,雖沒有實際交集,但卻隱隱地互串,構成另一種想像。這樣的美感與意境,我非常喜歡。
相較之下,雖然第一個作品音樂與舞蹈的跨界合作較充滿創意,但情感上我卻私自地偏好《閃耀的瞬間》這個作品。或部A是因為我太喜歡小提琴了吧!

第四味
《00000000000000000000》
編舞:周書毅。演出:周書毅、楊乃璇。

這支舞是觀賞前我最期待的,但事實上我並不喜歡它。
編舞家說:「《0》對而我像是一個生命循環與回繞的符號」。
的確,作品就像0這個阿拉伯數字,沒有起始與終點、是不斷的重複。這個「重複」在第二小段舞起、當兩位表演者換過衣服再重新起舞時我便發現了。只是,舞蹈終了時我還是不太瞭解7年級的重複與意圖是啥?
似乎,沒有了深度!(我不是說作品沒深度,而是作品所呈現的深度感)深度,是7年級的成長生命裡所沒有的嗎?不是編舞家的問題,而是我感受到了世代的隔閡。那個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又再度出現。
而楊乃璇還是那麼一個吸引人而有個性的舞者。
周書毅還是那麼地有想法、勇於嘗試。
不過用實驗劇場的燈區工作燈當光源,效果還真是「不好看」啊。那樣光源下的人的臉孔,顯現出多麼的蒼白與無力!這是編舞家想要的效果與意象嗎?

第五味
《天使之光》
編舞:吳義芳。演出:吳義芳、李潔欣。

還沈浸、思考於7年級的「0」世界,突然我又被拉回到5年級的框架下。今天這個套擱棬u是讓人吃起來不知該如何形容!
吳義芳一出場,感覺是:哇,好吳義芳的身體與動作!(請各自理解)然後,八拉八拉地…舞就這樣ending…。觀賞時突然想到之前王墨林先生跟盧健英小姐的評論;或部A就是那樣吧。我不諱言吳義芳就是我以前的學舞「偶像」,(是呀,我看著他長大的ㄇㄟ!)但,偶像是一回事,跳舞、編舞是一回事。他依舊有資深舞者的成熟度,而且風采非常迷人(至少很迷我囉)。但因舞排在7年級的周書毅後面,對比起來,還真讓人難以轉換觀賞的情緒。兩個人的手法、概念都相差很多。世代的風貌就這樣巧妙地呈現於觀眾眼前。
結語
二十週年慶,邀請20位編舞家一起同歡;雙人舞,也的確是吸引人的一道點心。只不過觀賞之後,卻不禁感嘆:雖然我們一直感嘆全球化下的麥當勞、星巴克東西難吃、沒特色,但這時我卻不禁懷念起那沒有太大差異化、口感相同的食物,畢竟,這一晚的B套嚏A實在太有各自的特色而沒有統一的調性,口味實在五味雜陳地讓我不知如何吞嚥下去…。
或部A生日,大家快樂就好…?


擊空明兮溯流光——黃翊〈低語〉

■其他散論酷月夜巡

■官方網站:《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

■延伸閱讀每週看戲俱樂部演前預報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