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性的試驗──《下妻物語》

作者:aleswang
新聞台:戲子雜記

演出名稱:《下妻物語》
演出團體:台大戲劇系獨立呈現
演出日期:2007/08/31
演出地點:台大劇場側通道 露天演出

從 最嚴謹的學術角度來看,台灣劇種不論傳統戲曲或現代戲劇,目前唯一可視為原發自台灣本地的劇種僅有「歌仔戲」,現代戲劇方面則皆由歐美等地傳入。因此,現 代劇場在試圖簡璁銴飺蜈@傳統,尤其是寫實戲劇,摸索自身的美學風格時,其中一條可行,也是不少創作者在嘗試的路線,便是向傳統戲曲汲取養分。台大戲劇學 系獨立呈現《下妻物語》雖然與歌仔戲沒有任何關聯性,但在美學邏輯上卻有可參照之處。

歌仔戲有好幾種類型,其中自由度最高的當屬「胡撇仔戲」。歌仔戲的表演程度,華麗閃亮的服裝,民眾喜愛的流行歌,鮮明的燈光等,這些都是胡撇仔戲運用的元素,只要觀眾感興趣的東西,都可以被吸納入表演之中。在自由度這點上,《下妻物語》和胡撇仔戲產生了聯結。

《下妻物語》改編自同名電影,故事很簡單:以羅莉塔方式生活的女孩「桃子」與暴走族女孩「草莓」的友情故事。劇情相當薄弱,文本的編寫上也不夠慎密,然而,本劇非旦沒必要以寫實的戲劇結構來觀看,相反的,文本的鬆散正好提供了各戲劇元素的發揮空間。

本 劇採用日本流行音樂,造型鮮明的服裝來塑造角色。配合燈光與象徵式舞台,最重要的是大量群眾的歌舞與特殊橋段與誇張化的表演風格,為演出提供了很高的戲劇 效果與娛樂性。從運用的元素來看,如急切入的歌舞場面,無釐頭的搞笑等,《下妻物語》的創作者很明顯地將舞台演出放在第一位,因此設計歌舞場面與殊事件 時,皆以引起觀眾反應為優先任務,實際上亦收到不錯成效,現場可以聽見釵h觀眾的笑聲。此演出珍貴的地方便在於突破寫實戲劇訓練,對於戲劇元素要有嚴密邏 輯的要求,自成一套類似民間外台歌仔戲的自由風格。然而自由並不代表沒有邏輯,只是有別以寫實戲劇的邏輯而已,但《下妻物語》畢竟不可能如已有近百年實驗 歷程的歌仔戲,具有極強包容性但亦有穩固的內在邏輯來吸收採用的元素,本劇的隨意性在內在邏輯方面有著不小的問題,寫實邏輯仍隨處可見。

以 舞台為例,雖然大致上是非寫實的舞台,藉演員的表演及旁白來指示地點,大部分時間可以直接換景,但遇到比較複雜的場景時,仍習慣性的切換回西方寫實戲劇的 換景習慣,先暗場再上道具,對戲劇的流暢度有所影響。重點並非不能暗場,而是在場面調度上未能簡瞍g實戲劇的干擾,保持原有的思維,對原本建立的氛圍產生 破壞。

同樣的,表演方面存在著寫實與非寫實調合的尷尬。大多時候,演員的表演是風格化,甚至有點動畫化的方式,但遇到了較長的互動或是需 要講述人生道理時,便無法保持原本的模式,只能恢復到偏寫實的基調,把台詞講完。如此一來,實際上與歌舞與特效場面所建立的基調相衝突,因而有略嫌平淡之 感。配角與主角存在同樣的問題,配角雖然戲份皆不多,但因此沒有長篇敘事的要求,多能發展出鮮明的肢體語彙來詮釋角色,賦予其趣味性;但主角部分,發揮塑 造角色任務的是服裝和小道具,最多加上口語,在身體運用方面卻相對匱乏。可能原因便在於仍是以偏寫實的思維來建構角色互動,而忽略了本劇的展演性質,與觀 眾的交流反倒不如群戲。以傳統戲曲為例,傳統戲曲演員除了塑造角色之外,更重要的任務是在發揮個人魅力,對觀眾而言,看戲看的是演員為主,其所扮演的角色 為輔。本劇的兩位主角雖然藉由外在元素建立了角色特性,但自身的表演方法仍陷於寫實的塑造角色思維,而缺少了自身特質的發揮,自由度反倒不如群戲。

導 演調度方面亦然,固然達成了隨意性,在短暫的75分鐘內放入了大量的戲劇元素,卻未能建立起明確的調度邏輯,一方面歌舞與戲劇內容的呼應性較弱,雖然營造 了戲劇效果,但並不能完全消除為用而用的感覺;快速的場景轉換,也造成演員表演的過多失誤,吃螺絲、身上配件錯置、踩到東西等問題發生率相當高,更大的問 題是表演節奏普遍過快,難免給人有隨便之感。

《下妻物語》展現了出色的娛樂性與通俗性,更可貴的是其跳脫西方寫實戲劇思維的嘗試,不論原 創作者有無這點意識。然而,也同樣因為仍受制於相同思維,使得本劇的內在邏輯不甚穩定,整體演出的質感多少有些粗糙。不過,這已是深層的戲劇美學問題。回 歸到戲本身,讓觀眾開心地離開劇場,這首要任務《下妻物語》已經達成。

本網站之文章版權皆為各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