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返回的旅程《Elsewhere》

Elsewhere
作者:薛西
站台:在你說喂之前

場次:2007‧8‧4‧14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編導:毛雅芬
演員:溫吉興

1
演出前的七月,已在演員溫吉興的新聞台(<劇場猩猩>) 上看見他三篇的排練日記──「上前一小步,(靠近),重心上半身前傾(近距離談話),伸脖子,聞體香」、「壓茶葉,夾冰塊,倒茶,搖搖杯,30下,倒杯 子」、「伸手摸改為五次,前三次用力,後兩次和緩」──這些不包括劇情,鉅細靡遺的動作分解,沒想到幾乎就是作品的全部了。

小可,這個大家(當然不包括跟她陌生的我)暱稱編導毛雅芬的名字,這位「高中就背著書包到臨界點演戲」(王瑋廉語),後來在劇場內銷聲匿跡的女生,究竟為了什麼回來?一個邀約?一個關於劇場的執念?或者,她從未離去過?

2
一個人,脫衣、泡茶、看電視、著(女)裝,影像裡同一個人同樣瑣碎著,唯一的聲響是一通電話,母親的。完了,就這樣。近乎無劇情的劇情。

3
這 是一部「減法」的作品。這個減法,不屬於電腦術語的「壓縮」,因為壓縮與解析度成反比,而是在畫面的遠近、聲響與靜默的交互上斟酌生成的。減,並不是捨遠 而求近、無聲勝有聲的絕然對立。《Elsewhere》的角色、影像、音樂、舞台都不是在這種二分的基礎上建立而成立的;或者說,在元素交織的運行之下, 抵達一個更為模糊、複雜、有機的層次,展現各種減法的可能性。

人(人就是減法):唯一的演員,在虛構角色和現實自我中徘徊、折返,動作在緩慢與之中顯微成一幅碎瑣的風景。
舞台(立體減成平面):桌、椅、明明是平面卻很立體的多用衣櫥,簡單卻有效承載了作品所需要的。
音樂(以退為進的減法):該來的時候來,有時候則不來,不過這些都變成了該來的。
影像(協助情節減去情節):有時替代戲劇動作、有時表徵人物內心,然而始終像是櫥裡的衣服,兼具慾望的神祕性以及日常的必要性。

4
這是一部「靜默」的作品。適合寧靜,讓人得以寧靜(最後連燈也垂下,滅了)。靜默是放大鏡,放大了作品的主角──人,放大了情節的基要──動作(而非情節本身)。靜默,令喧囂得以顯影。

5
外部脈落的缺乏,使得《Elsewhere》之座標偏近內在層次,然而這樣就能將之歸入一種青年創作者時常被檢討的自溺嗎?就算是,也是讓觀眾願意投入這座沉溺之池的自溺。戲劇本是立基於創造性的物事,如果連自己的內心、想像都創造不了,也就無法創造真正的戲劇了。

6
這是一部「還原」的作品。從角色回到演員,從戲劇回到動作,從無到無中之有。

7
沒有演員,成就不了這部作品;但若沒有導演與演員的熟識,恐怕也成就不了這部作品。

8
歡迎回來。

本文已徵得作者同意刊載。如需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演前預報:elsewhe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