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 Degrees –SO HOT !淺談Sidi Larbi Cherkaoui

3088aa57
作者:Herbe
站台:巴黎草。途

(圖片取自這裡)

2004年四月,甫從香檳葡萄區遷來巴黎不久的我,住在房租便宜的北邊城外,回想當時的狀況,可說是既窮且盲(法文盲),還很倒楣的被闖空門,整個人可說是驚魂未定,可內心還是充滿強烈的看戲慾望,畢竟這是來巴黎的最大藉口。

好不容易找對地方,怎奈翻開劇院節目單,完全不認得那些後來才知道,錯過是名家的節目,本能性地憑著一張女舞者光屁股的劇照,在巴黎市立劇院買到一張,當時剛出道的西迪拉比 Sidi Larbi Cherkaoui的舊作《信仰》(Foi) 2003。

看完這場演出場後,簡直是目瞪口呆昏眩不已,靈魂完全脫離現實的困頓,想到藝術之美妙及個人的渺小,舞台世界之浩瀚與自己所知的有限,從此下定決心,再苦也要留在巴黎,也更加勤奮用央A努力辨別各家劇院節目單上的資訊,並省吃儉用攢錢看戲。

法 國最重要的世界日報,特別為他做了一篇專題報導,記者說《信仰》是奠定西迪拉比登上世界舞台的首部最重要作品。沒錯!但當年他竟然才26歲,在歐洲最重要 當代劇院之一的舞台上,導演11位舞者跟7位音樂家,融合現場中世紀古樂和吟唱,加上說、跳、演、唱全能,分別來自歐、亞、非不同文化之舞者,現場交織多 元不拘,甚至無法辨識流派之身體(舞蹈)技法。音樂形式神聖舒緩優美,適度鋪陳宗教主題之氛圍,但不時飛來的搞笑橋段,簡直如曙U秀般令人噴飯,後段一場 眾女舞者踩在平躺音樂家身上,吟唱中國小調並繼續演奏音樂,眾人跟著旋轉的畫面,說不出來有啥具體意義鋪陳,但整體畫面效果,卻感動得我眼祥颾�–大量 湧出。

→【往這裡看《信仰》】

談 到舞蹈劇場的發展,儘管多年來在全球表演藝術界,呈現的是百花齊放、各家爭鳴,但終究都逃不出祖師娘–碧娜鮑釭漣峖□v響。但西迪拉比對於身體的大膽運 用,及擷取流行文化的敏銳感,使之在既有形式之中另闢蹊徑,開拓了極其風格性的創作路徑。如果我們把碧娜鮑釦峸e是在昏暗咖啡廳,優雅吞雲吐霧之寂靜沉思 詩人,那西迪拉比可能是個吵雜街頭,階梯、水池溜滑板之嘻哈街舞少年。

打破章法又自成一格,即前衛又大膽地迴旋於神聖與通俗之間,《信 仰》這個屬於宗教的主題,對於生長在西方回教家庭的西迪拉比來說,原本是個極敏感的話題。因為西方世界總把伊斯蘭醜化為帶面紗,留大鬍子的恐怖份子,回教 國家也把基督教西方視為其迫害的最大敵人,於是相互仇視、殺戮、報復,但在《信仰》舞作中,既沒有基督瑪麗亞,更沒有佛陀和阿拉,編舞者輕巧地逸出沉重的 宗教本身,用音樂、身體、語言和畫面,譜出「生命中無法缺少奉獻」,如此輕盈感人地回應當今世界之宗教(文明)衝突(誤解),舉重若輕、極富詩意。

讓我們進一步走入這位年輕創作者的生命背景,或陳鈰鱈鰲磪X某些理解天才的路徑。

1977 年出生於比利時安衛爾郊區的西迪拉比,有著複雜混文化之血統,父親是隨著六零年代移民潮,遷居比利時的非洲東加裔摩洛哥人,母親是比利時荷語區當地人,兩 人共組了一個在當時屬於中下階層的回教家庭。西迪拉比很小就想學跳舞,但是權威、管教甚嚴的父親極力反對,資訊工程師的哥哥也質問他:「我們從沒見過一個 好學生,將來的志願是當舞者?」。

15歲父母不幸離異,他也可說是因禍得福,反正大人吵架沒人管,於是順利開始學舞,他回憶說:「當時我 像個乾掉的海綿般,拼命吸收學習」。17歲時在電視台得到首份工作,在娛樂節目中跳舞,他從這份工作中得到不少樂趣,他回憶說:「在電視節目中跳舞,跟在 迪士可舞廳跳舞是一樣的,因為它讓我學到如何吸引觀眾的目光….,舞蹈不但是我情感的出口,更讓我感覺到它存有一片更美好的世界」。

1996 年父親的去逝,讓他有所感悟,思考到自己不能光靠直覺跳舞,也必須具備理論基礎,於是決定進著名的安娜‧德瑞莎‧姬爾斯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創辦的舞蹈學校P.A.R.T.S.研讀,興趣廣泛的他,同時間也跟嘻哈街舞同好與現代爵士舞團工作,畢業後進入Alain Platel創辦的比利時當代舞團(Les Ballets C. de la B.)。

容我打個岔,話說成立於1984年,個人相當喜 愛的舞團,可說是歐洲最具潛力的當代舞團之一,除了Alain Platel之外,還陸續出了像西迪拉比、Koen Augustijnen、Peeping Tom、Lisi Estaras等年輕優秀編舞家及舞團,這個團的特色就是聚集了一批很不像舞者的各國舞者,舞法怪異驚人、敘事多重吵雜、毫無牌理但相當好看。但當西迪拉 比遇上標榜如此風格的舞團,簡直是如魚得水,完全發揮他天生的複雜文化成長背景,及從街頭進入學院的特殊學舞過程。

《Rien de rien》(2000)是他成比利時當代舞團核心成員後的首部編舞作品,這是一支向歌手法國Edith Piaf致敬的舞作,推出後相當受歡迎,為他贏得釵h獎項,同時也是往後舞作往往與音樂家合作,現場演奏的開始。2002年由比利時當代舞團與Sasha Waltz舞團聯合製作的《D’avant》可以說是《信仰》的前部曲,四位男舞者吟唱中古世紀神聖樂曲,加上狂亂奇想的舞蹈,動靜之間的拉扯,相當有力 量。

2003《信仰》之後的西迪拉比只能以爆紅來形容,歐洲各大舞團紛紛邀約,如2004年《In memoriam》摩納哥蒙地卡羅芭雷舞團 (Ballets de Monte-Carlo)、 2005 年《Loin》瑞士日內瓦芭雷舞團le Ballet du Grand Théâtre de Genève、 2006 年《Mea Culpa》摩納哥蒙地卡羅舞團、《End》瑞典斯德哥爾摩Cullberg芭蕾舞團(le Ballet Cullberg)及2007年《L’Homme de bois》丹麥皇家芭雷(Den Kongelige Ballet)。想想一個才滿三十歲,混過街頭的郊區伊斯蘭金髮小子,站在歷史悠久金碧輝煌大劇院,指揮那些手長腳長、優雅的芭蕾伶娜們…,我非常非 常好奇地去看過《遠方》(Loin),發現其實還不錯,雖然少了點生猛,但氣質版的詰傲,感人依舊。

→【往這裡看《悼念》】

長 期以來善用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為西方當代舞蹈注入新活力的西迪拉比,2005年與有著類似背景的阿喀郎Akram Khan,共同編作的《零度複數》 (Zero Degrees)則是匯集更大能量,並將此一創作路線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視野。那年年底我在Danser舞蹈雜誌票選的該年最佳表演,投了他和瑪姬瑪漢的 《鏡環》(Umwelt)一票,結果《鏡環》得到第一名,《零度複數》和其他幾個並列十大,雖然我認為其實兩個作品都具有其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我還是比較 站在《零度複數》這邊,原因如下:

(1.)西方製造伊斯蘭:兩人均有相同古老文化的非西方血緣(印度/摩洛哥),與最重要的回教伊斯蘭文 化背景。如果稍微了解薩伊德寫的《東方主義》或者看看此刻以美國、以色列為首的西方基督教文明如何地在伊拉克、巴勒斯坦製造誤解、相互仇恨,應該可以了解 回教世界在世界文明體系的弱勢地位,更何況在當代表演藝術–舞蹈這塊向來由西方主導發言權的領域,兩位在西方(英國/比利時)出生成長的藝術家,憑著優 異的才華與對自我母文化的高度認同,創造出令世人不得輕忽的舞作,成為西方製造伊斯蘭新世代的當代新面貌。

(2.)詮釋權的戰鬥位置:從 彼得布魯克、碧娜鮑釣麮鬺V虛金的太陽劇團…等藝術大師,在他們的創作過程中,莫不在某個階段中回頭轉向東方世界,尋找新的靈感,於是他們或者移地學習或 者擷取精華,加以模仿轉換,而我們後來的確也在其作品中,體驗到不同風景的表演藝術之文化融合。但重點是,畢竟這些大師們到底,還是以自身的西方文化背景 來詮釋東方(這是無法避免的盲點,無關評價作品的優劣),但《零度複數》卻是首次在西方藝術精英圈的當代舞舞台上,優異地奪回了某些詮釋權。

我 在前面說過,這是創作路線在時間點上的匯合,是歷史的偶然,譬如法國殖民北非/英國殖民印度,之後帶來的移民潮、前述大師對於東方文化的模仿、引薦及影 響、現今世界的衝突讓西方不得不正視東方…等等之因素,造成藝術發展的必然(但其實表演藝術界的進程,遠遠落後於音樂及美術界)。

(3.) 身體美學的歷史混搭:扯了一堆外圍的政治文化觀,但一個好的作品若無紮實屬於藝術本身的內容,那話題性將遠大於藝術性。這兩位舞者一剛迅(阿喀郎)一柔纏 (西迪拉比),兩位舞蹈界的年輕天才,其融合東/西、傳統/現代之強烈風格的舞蹈語彙,早讓世人驚艷與肯定,此番兩人關起門來切磋了三年,從主題(身分認 同)、形式(雕塑與現場音樂)的高度整合,到兩人陰陽身體線條動作的相互滲透,我只能說成果不可思議,欣賞此舞作,可能是目擊當代舞蹈發展史的一個重要章 節。

最後再送一段阿喀郎編作的《聖獸舞姬》(Sacred monsters)2006,看完後絕對不要錯過,即將在台北上演的《零度複數》2005,然後複習上一段我放的《悼念》2004,看看西迪拉比是如何影 響著在亞洲比較紅的阿喀郎,及了解為什麼我要如此著力奮寫這位藝術家的原因了。

→【往這裡看《聖獸舞姬》】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