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現代劇場的失落環節《劇場手邊書》

波瓦的軍械庫
文:吳俞萱(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

入秋之後,來了幾場大雨。某天一覺醒來,我的木書櫃浸在淺薄的水中,我被迫檢視每一本書受潮的情況,這讓我有些不耐煩又有些驚喜,像面對一張張即將淡忘而曾 經深深吻過的臉。我晒了幾本書,日子繼續下去。過一陣子,我突然發現一羣明黃色的霉,在書櫃底層散落成一道星河。丟了書櫃,我對生活裡暗自潛藏、行進的力 量感到訝異和興奮。

對某些人來說,「看書」是喝水那樣自然的事,但他們不一定會察覺書店裡缺乏哪幾種書,這是正常的現 象,我們只習慣看見自己想看見的,而太難發現這個世界少了什麼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同樣的,如果有一樣寶貴的事物出現在我們熟悉的生活領域之外,我們也不 可能珍視它們,只會以尋常的方式忽略。

平時,自然不會留心與自己不相干的事,因為多數人都習慣在一種自以為能掌控全局的「安全」狀態下生活,直到一股氣味、一個眼神、一點靈感、一些事件和念頭來到,我們才會驚覺原來離生活不遠處,有些東西一直默默存在,幾乎要改變你的一生。

四 十年前,當時台大外文系的系主任顏元叔老師以他寬闊的視野與宏偉的氣魄,主編大規模的「淡江西洋現代戲劇譯叢」,收集翻譯西洋四十位劇作家大約一百二十本 劇作;將近十年前,鴻鴻主編「當代經典劇作譯叢」二十冊,引介當代觀點下,國內讀者不熟悉的歐陸劇作。這些戲劇叢書,將我的大學生活移轉到另一個時空,冰 冷而秘密地,我像置身暗處,透過小圓孔來窺視奇幻詭麗又荒涼的馬戲班表演。那時,除了閱讀希臘悲劇、莎士比亞,也看喬伊斯的《流亡》、吳爾芙的《淡水》、 尤涅斯科的《課堂驚魂》,我常背誦侯麥《降Ε大調三重奏》裡保羅和雅德兒的對話,也常想像蘇珊桑塔格在蒼煙異地上做戲。現在才明白,那些戲劇叢書在我悶壞 了卻無法逃遁的青春裡,像古怪的歌謠,開出一條幽魅清涼的路。
歌劇革命一世紀
今年,耿一偉主策劃的「劇場手邊書」系列叢書,也是非常有力度的存在,它將是一種觸媒,讓更多人無意間看見另一片風景,在這愈來愈難以理解的荒蕪社會。

這系列劇場手邊書的規劃沒有一套框架去限定編輯的方向,而是以各作者對台灣表演藝術界的觀察與體會,提出論題方向。耿一偉提到:「牯嶺街小劇場作為前衛劇場,不但希望在演出與活動規劃上能夠為台灣的表演藝術界貢獻心力,更了解到,唯有提高觀眾的理解素質,才能讓演出獲得相對應的肯定與評價。……期待數量能 繼淡江的『小綠本』現代戲劇劇本系列之後,再創一高峰,達到30冊以上,本系列未來也將會繼續以前衛、開放與深入的態度,邀請更多專家學者加入此計畫,為 未來表演藝術的研究再添新火種。」目前出版的三本是:于善祿的《波瓦軍械庫──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鴻鴻的《邁向總體劇場──歌劇革命一世紀》和耿 一偉的《動作的文藝復興──現代默劇小史》。
現代默劇小史
《波瓦軍械庫──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于善祿
國 內有愈來愈多人投入社區、教育、治療、弱勢發聲等應用劇場當中,而奧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可說是這個概念的先驅之一,他所提倡的「受壓迫者劇場」美學與技巧,從劇場遊戲、報紙劇場、論壇劇場到立法劇場,讓參與者從中「培力」或「權 充」。這本書在領導讀者檢閱波瓦預演革命的軍械庫,同時介紹英國教育劇團GYPT、香港社區文化發展工作者莫昭如、展能藝術等應用劇場的活動概況。

《邁向總體劇場──歌劇革命一世紀》/鴻鴻
在 現代表演藝術的衝激下,歌劇演出已經變成一門全新的藝術。在台灣,劇場人將歌劇視為次等的戲劇,音樂人則將歌劇視為次等的演唱會,觀眾則往往視歌劇的開拓 嘗試為一種噱頭。鴻鴻認為,要「撥亂反正」,首先需要從劇場觀點,回顧過去百年來的歌劇演出。這本書以莫札特和華格納的作品為例,討論當代歌劇製作的理念 與實踐,讓讀者與時代的潮流接軌,並重新思考「音樂/劇場」與社會互動的豐富可能性。

《動作的文藝復興──現代默劇小史》/耿一偉
肢 體劇場與整體劇場在當今各大國際藝術節廣受歡迎,其崛起還是得感謝現代默劇的貢獻。本書從介紹默劇與啞劇的區別開始,解析現代默劇的系譜傳承,簡述默劇在 歐美各地及台灣的發展,提及現代戲劇對默劇的使用(如貝克特)、舞蹈界的對等關注(如拉邦)或現代劇場理論對默劇重視(如亞陶)等,最後說明默劇影響現代 演員訓練,帶來一股動作的文藝復興。

在我的閱讀經驗裡,一本書往往勾引、呼喚出下一本書,或一些行動。讀了村上春樹的《東京奇譚 記》,開始找他說的咖啡館,「那個地方完全沒有放音樂,全場禁菸,椅墊很適合讀書,經常空蕩蕩……」,我花了三、四天走遍附近的咖啡館,相信村上春樹說的 咖啡館具體存在,而且離我不遠。讀了村上春樹,讀瑞蒙卡佛;讀了川上弘美,讀她喜歡的江國香織,讀到《威化餅乾的椅子》,我想吃威化餅乾。但是,顏元叔主 編的「淡江西洋現代戲劇譯叢」、鴻鴻主編的「當代經典劇作譯叢」和耿一偉主策劃的「劇場手邊書」系列叢書,卻帶來另一種閱讀體驗,不像以往透過「可追溯的 喜好」,連結一本又一本的書,而是以整個群落的某一本作為開端,在一大塊相關的領域中,按圖索驥,捕獲較為全面而深入的知識。你要不要來試試這種特別的閱 讀經驗,讀了「劇場手邊書」系列叢書的某一本之後,再也不心慌且滿心期待,因為你知道那不過是其中的一本,還有更多在靜靜等著你。

原刊於台南《王城氣度》(2007.12)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