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珈舞彙《波德布拉》


作者:Tiffany
部落格:Tiffany夢遊仙境

團體:玳珈舞彙
作品:波德布拉
時間:2008.3.7(五)晚上7: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第一次看這個舞團的作品,感覺很年輕的團體,與《演化補習班》一舞類似的感覺,除了古典重現,也試圖與現時裏的各種舞蹈做融合或觀摩。在方向中選路走的內心掙扎感很重,定位還沒有很篤定,是還在演化中的團體,輪廓有了,但尚未清晰。

但或部A“舞彙”二字,原就是彙集,沒有要區別、專義之意

背景有時會結合多媒體影像,有時則是白幕佐加色光。

起始是一段短片,穿著芭蕾舞白色蓬裙的兩名少女,把大包小包的服裝、道具盡力往身上攬,然後從排練教室出發,到樓下人行道牽出摩托車,騎經大街小巷,抵達城市舞台準備開演。可愛的是在等紅燈時,騎摩托車的這兩隻小天鵝還會伸出穿著舞鞋的腳丫丫,把握時間在柏油路上練習的踮踮、點點。

所以若能以此造型的舞碼開場,感覺會較連貫。否則影片會變成只有“幕後花絮”的身份而已,不是舞作的一部份。影片當然可以只是幕後花絮,但會有些可惜,若把它變成舞作的一角,將平凡日子的修鍊、來去和眼前的成果展現做一連結,把觀眾“引進”舞作,會較有意義,也較有情味。

*舞作《原來是這樣》******

中央有三仙女雕像矗立,一群少男少女或開心、或惺忪地舒展他們的一日之計。當人們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是熱烈活絡的時候,仙女們也會大表贊同,甚至被人們的熱力引動、加入人們的行列中。

男生一手牽著女生一手牽著仙女,試圖把女生跟仙女連在一起,結果他兩手這麼一拉一碰,仙女和女生就互相撞昏頭跌坐在地,而男生們開心的很……。

某些男生確是這樣的,把他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就是他心目中的仙女)告訴女生,這一告訴,猶如指令一般,軟硬兼施的要女生朝他心目中仙女的樣式嵌進(包括樣貌和舉措),不管他牽著的是什麼樣的女生,他都要把她拉向或推向或訓練成他心目中訂做的樣式。

女生因為愛他而忙著朝他心目中的形象努力邁進時,往往會有種暈頭轉向的疑惑,因為很可能她本來就不是那樣的女生,卻偏偏被逼著要變成他愛的那種女生才代表愛他……那但是,他的愛呢?他不是因為愛她才牽她的手嗎?難道他是為了把她變成他要的那樣才牽她的手?若是如此,那他隨便牽誰有差嗎?反正不管是哪種女生或哪個女生,他都要、也都會把她變成他要的她,那她對他而言有何特殊且絕對的存在意義嗎?

光朝著仙女的形象做就很暈頭轉向的女生,再想這一步回來那就更暈了。

此舞構圖可取,但有些青澀的凌亂,這來自於缺乏整體的定拍畫面和默契,也就是說定拍還不夠久就又移動了。好比說,蜻蜓點水會有輕盈感,但牠也有定拍的時候,那個時候才形成畫面,不要畫面還沒成形就走下一個動作,會顯得匆匆。

*《四人舞「Pas De Quatre」》******

最典型的芭蕾印象:挽髮、細肩帶、蓬裙、仰面、端著跳躍。
四名舞者除了群舞,還有各自發揮的獨舞段落。

肢體的個性區別若能再更清楚會更好。

*《壁畫中的舞孃「Fresco」》******

壁畫繪得維妙維肖,畫上的女子舞姿栩栩如生。

舞態輕巧。但因為背景是白幕加色光,所以“壁畫”的感受不明確,卻較像是“雕塑”舞動了起來。

*《演化補習班》******

一名小孩坐著小推車(像學步車的感覺),到舞台中央時,穿上一雙鞋,並將小車推走(比剛剛長大了一點)。

然後一名勁裝少女熱情暴烈地扭動著,我行我素的走自己的獨木橋。

另兩名身著潔白蓬裙的少女則似乎是有些詼諧的天鵝湖,一種互相陪伴又互相競爭的關係。

勁裝少女和裙裝少女,雙方彼此間後來更有軋舞較勁的狀態,熱舞vs芭蕾舞,或者也可以說是熱情vs文雅。

肢體意識上,裙裝少女在芭蕾的肢體語彙帶有較多的剛硬力氣,感覺有被熱舞派影響到。但勁裝少女卻沒有較柔情的展現,還是自顧自的專執。沒有被任何影響,是要呈現她的固執嗎?

接著是今天所演出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段落:

舞者身穿藍紫多層紗蓬裙,肢體語彙多元,芭蕾根柢的現代詮釋,用太極拳那種“圓”的意識在跟自己對話,意到、身到、氣到,且動靜的時間流和力道都抓的不錯,舞蹈氣質也不再是純粹的溫柔或純粹的酷暴,而有種自我的、成熟的、專屬於的,不用鬥爭或壓制誰,就悠然自得於自我的天地間。

影片投射到白幕做佈景(全幕的),好處是很方便(省空間又好攜帶),但這次發現缺點在於會影響舞者的光,由於影片播放時的光會映到地板上又反射到舞者,使舞者的身形和臉面糊掉,因此燈光恐得為此稍做調整,要給舞者“出現”,避免放全幕影片時,舞者就不見了。

*《靈感》******

《靈感》是本次舞作中創作意識最完備、成熟的一支。

它以「點、線、面」起始,闡明腦中靈感的產生和運作

靈感這種東東,沒有一定的。有時醞釀好久還是苦思不得,有時卻又像噴泉一樣突然汨汨湧出,又多又快,溢流得來不及盛起來。

靈感有時有邏輯的,是由推想、聯想而來的(點→線→面);但靈感有時也沒有什麼邏輯,就突然呯的冒出來,一冒出來就立刻爆開,跟爆米花一樣,馬上就是香噴噴的結論(點→面)。

我們有時會因為看到或聽到或想到一個“點”,然後就直接生了一個靈感,原地轉化開發,並漩渦一樣的擴大(或,就是“開花”)。

有時則因為看到、聽到或想到一個“點”,之後經推想、聯想、想呀想的,整個想的過程成了一條線(也就是“思路”)。而且我們有時橫向聯想、有時縱向聯想、有時斜向聯想,也有多方面聯想而漸漸形成漩渦(開花)

靈感有時會“殊途同歸”、由繁入簡,有時又會“一化萬千”、由簡入繁。

*《起毛球》******

女子赤裸的來到這世間,空中降下了一件衣服,她接下它並捧著離去。
一群女子赤裸的來到世間,一齊打開一個地攤一樣的布包,從裏選出中意的衣服套上,美麗衣服要愈多愈好,她們拿出膠布將衣服一一黏牢,然後漸次浮躁了起來,悖亂貪暴、倒退行走、互相攻擊,大家愈來愈煩躁,還耍脾氣把擁有的釵h美麗衣服瘋狂拋擲。

終於有人受不了,開始脫去自己加諸於身的衣服。才一脫去桎梏,心就恢復安靜,沒有什麼放不下的,要走要留,情緒都不再那麼暴躁。

“衣服”是一種自我期部H欲望?或生命的存在?在這支舞作,其實都可通。

人來時原有著原始根性的質樸,把質樸赤裸出來,不綁縛它,人便自在了起來。

《靈感》和《起毛球》的舞意都有其哲思,但《靈感》的演繹更偏哲思,而《起毛球》則演繹具體。可惜把衣服排成有地攤的感覺有點怪,若能用衣架排列,甚至是人型檯,感覺都會比較好。如果預算夠,最好再有一面全身鏡,用來反映眼前看見的自我形象是否跟心底的一樣…之類的。

*《Track》******

(*.*;)呃~本人英文很爛,有查字典說track是:軌道、行跡、賽跑…。

台上每個人或坐、或站、或躺、或側、或正對、或背對…,大家都在自我陳述,聲音紛沓。然後分成幾攤人,有的人只依鼓聲舞動、有的人只依琴聲舞動、有的人不管什麼節奏都只跳快舞、有的人則奇慢、有人獨鍾某一種舞步動作、有人花招百出……。

這些人的人生節奏不同、所依循舞動的動力不同(或說所嚮往的聲軌不同)。

就算動力相同的人想法做法也有所不同,又有時想法做法相同的人,偏偏引他舞動的動力不同…。

想法不錯,但實踐起來顯得亂亂的,建議好好調整,若能修整好,會是很棒的作品。

******

【私房話】

藝術主題和藝術形式的搭配,跟我們人在交朋友是一樣的,磁場相近的朋友較容易走在一塊兒,但優點和缺點都會能量加倍;磁場相反的朋友,好的時候可以彼此互補,壞的時候則會能量相耗。

芭蕾躍動的方式是很小羊、小鹿、小鳥那樣青春的碰撞:想要跳的高,但還沒能力跳很高;想要飛的遠,但還沒能力飛很遠;想要端著點,但又渾身力氣,沒法子定心和安份。However,青春的力氣仍一直蠢蠢欲動的滋長著,so在力氣還沒長飽足之前就先這麼嫩嫩的、神氣的躍著、端著。芭蕾舞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這一股少女的、甜春的氣息,跟男生、陽剛的感覺比較有距離。

總覺得芭蕾舞特不適合陽剛的男生跳,做陽剛主題也較有格格不入感。但不是真不能做,而是看怎麼做才好。是要消磨掉男生的陽剛氣?還是要運用男生的陽剛氣?或是轉化?

目前唯一覺得男生跳起來好看的一支芭蕾舞,是佛金所編的《玫瑰花魂》。舞意大約是:午後窗外有玫瑰盛開,少女倚著窗邊睡著了,一名俊帥的玫瑰花魂跳進屋裏來,喚醒少女並邀請少女共舞……舞後,少女發現只餘玫瑰盛開,花香盈室,也不知剛剛究竟是夢是真…。這支舞作很清甜,由男舞者主跳更增添了幾薨_情,沒有氣質衝突的突兀感,卻是一種陰柔的陽剛,俊朗的、甜的、溫柔的、奇魅的、很陽光又很斯文…好奇異的感受,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質地上的轉化,不是消磨也不是直接納用。

玳珈舞彙-官方網站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