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梯子肢體實驗室《伍采克》

伍采克
作者:DaMonNan
站台:大猛 老彭 有話說

劇目:2008國際劇場藝術節《伍采克》
時間:2008.04.06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演出:韓國。梯子肢體實驗室
圖片來源:劇團官網 http://www.sadarimovementlab.org/

由韓國梯子肢體實驗室所演出的《伍采克》,向看戲的觀眾設了一道挑戰關卡。雖然演員全程以韓語演出(夾雜部份英語對白)。但舞台四周沒有中文字幕投射。演出前,主辦單位發放的節目單中夾了一張A4大小兩面滿是文字的對白稿,如果你提早二十分鐘進場,可能還來得及把這些對白看完(不保證記住)。但如果你一進場,戲就開演了,那舞台上僅僅在場景轉換時,映出兩三句重點提要。在這種聽不懂演員說話內容的情況下,能否從他們的動作與表情中,體會整齣戲所要呈現的內涵?這樣的演出方式,便是這個劇團最引以為傲的地方。

的確,除了以標準國語或台語演出的舞台作品外,通常戲曲表演以及國外團體的表演,製作單位都會在舞台兩側投映中文字幕。一場演出下來,觀眾依賴字幕的結果,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看著那些字句。梯子肢體實驗室在本國以外的演出中,大膽的捨棄了逐句對白的字幕,希望觀眾能將雙眼更專注地觀賞演員表現與場景變換。尤其對坐在第一排座位的我而言,似乎有更充裕的時間讓眼神流轉,在每一個衝突發生時,觀看不同角色的神情。

《伍采克》的劇情主要描述這一位同名人物,以其階級地位低下的身分處在社會環境中,飽受眾人的冷嘲熱諷,雖然未婚生子,但其女友瑪麗亦與來到鎮上的樂隊隊長有染。伍采克更因為參與了不人道的醫學實驗,導致精神錯亂產生幻覺偏差,在難以抗衡的社會壓力與無法控制的心神紊亂下,失手殺了女友瑪麗,釀成悲劇 

這齣劇目的另外一個實驗重點,便是道具的使用。外觀與國小課桌椅相似的木椅,是舞台上唯一的道具,但劇團發揮創意,充分展現了這把椅子的多重可能性。就「椅子」本身而言,它代表著一個位子,導演於演後座談中也闡述了「椅子」象徵著「權力」的說法。但它也可以轉化成其他道具並且形塑場景,開場時一把木椅被五個角色拆解,在欲重新組合的那一剎那,全部崩解落地,木頭的砰然巨響搭配著音樂的嘎然而止,精準的開場,具象地詮釋了戲劇主角伍采克的人生變化。椅子可以是伍采克所橫躺的病床和裝置在他身上的醫學儀器,眾人們戲謔般的透過儀器窺看伍采克面對醫學實驗的身心變化,椅子可以是伍采克撞見瑪麗與樂隊長做愛時的那一扇窗,以及目睹此景後,如困獸之鬥的枷鎖。將椅子堆疊成一落,伍采克站在上頭的無助;將椅子排放成一列,伍采克身坐其間的告解。單純的道具,轉化成不同的語彙,而演員一對一的與椅子對戲,各種複雜困難迅速的肢體動作,彷彿椅子也有了生命,彷彿你也期待這些椅子在燈亮之後又將呈現什麼樣讓你驚嘆的場景。

但不可否認的,越專注舞台上的演員,越感覺到整齣戲過於精準的呈現。1999年首演的作品,歷經了八年多的演出,大部分的演員都是一演八年的老台柱,許多表現較為複雜的群體戲份,演員的走位,彼此的互動,彷彿套用在一個習以為常的模式上了,等待上一個動作的結束點接續下一個動作。演出的精準更可以在每一次的換幕中感受到,靠著椅背上一個小小的螢光標記,演員們可以迅速的在黑暗中拿起椅子擺放在下一個定位,七十分鐘的戲劇,變換了十二個場景。將精準放在彼此動作的配合上,也許可以達到完美無缺,但同樣的精準用在演員的情緒起伏上,也許就因此減少了不可預期的爆發力量。當然,也可能歸因於語言不通,因為你不明白台上的人說了些什麼,所以有時候你是抱持著猜測的心態在看戲,他大概是在表達這樣的情緒,她可能是在敘述那樣的情節,既然無法感同身受,也就難以投入與演員同樣的情緒,與之同喜同悲。

再零星提幾點
● 女主角在攬鏡自照金耳環的那一幕,地面上倒下的六個鏡影,像是瑪麗孤芳自賞地站在多面穿衣鏡前,看著自己的身形被來回返照著。
● 第七場瑪麗與樂隊長在舞台上做愛時,燈光將兩人的剪影投射到後方牆上,只是你在舞台上看得到兩人的動作,也看的到投射出來的影子是同樣的動作,似乎沒有因為這樣的表現手法,而讓這一幕多些意在言外的想像。
● 除了三個主角兩個配角外,舞台上其他人物通常扮演群眾,一種群眾的力量,他們應該是一致的,分不出獨特性的。但若是其中有一位的表現過於突出,你會很容易注意到她,彷彿她也變成了一個重要角色,而不是群眾裡的一員,削弱了群眾在這裡所應發揮的效果。
● 女主角死去之後的群戲「死亡之舞」,稍微模糊了焦點,不像是個見好就收的結局,反倒又重覆了先前那些演員與椅子的對話。

我倒是蠻喜歡劇終謝幕的呈現方式,這同樣歸功於演員們精準的肢體動作,如幻燈片放映般,每七秒鐘燈光明滅一次,每一次亮燈,將劇裡幾個關鍵的場景以定格的方式呈現出來, 不但能作為演員的分批謝幕,也讓你快速重溫了剛剛發生的故事。

而這場演出的另一個大發現(對我而言),便是她所使用的音樂,因為你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了,那就乾脆放棄去聆聽人的聲音,這時,你便可以聽到配樂豐富了整齣戲的色彩。導演選用了多段 Astor Piazzolla(阿斯托‧皮亞佐拉)的探戈樂曲,探戈本身就是一種帶著情緒性的旋律,可以歡愉、可以悲憤、可以緊繃、可以無助、可以歡樂、可以孤獨……。曾有西方劇評表示:「梯子肢體實驗室《伍采克》借用了皮亞佐拉所創作的音樂,但音樂與戲劇的完美搭配,彷彿這些音樂是專門為這齣戲所創作一般。」皮亞佐拉的創作豐富,不知道哪幾首是《伍采克》所採用的配樂,但我想這樣的音樂風味是值得收藏起來的,我絕對會去唱片行尋找幾張皮亞佐拉的專輯來聽聽。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