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臺灣春風歌劇團<八郎探母>

文:echocd
個人站台:臺下人語
劇名:《八郎探母》
團體:臺灣春風歌劇團
時間:2009/08/01  19:30 PM
地點:臺北中和八二三紀念公園

前場:楊延順-李佩穎/明鏡公主-邱妤萱/佘太君-馬小馬/蕭太后-劉映秀/楊延輝-曾郁珺/鐵鏡公主-林君怡/楊延昭-張元真/柴郡主-蔡瑋玲等
製作:編劇-許美惠/戲劇、唱念指導-呂雪鳳/身段指導-李光玉/武戲導演-趙振華 /音樂設計-張桂菁

劇本
選擇,太為難
〈序曲 祭〉、〈第一場 壽宴〉、〈第二場 密議〉、〈第三場 盜令〉、〈第四場 出關〉、〈第五場 回營〉、〈第六場 探母〉、〈第七場 擒公主〉、〈第八場 斬四郎〉、〈第九場 雁門關〉。

《八郎探母》的演出,京劇有《八郎探母》(又名《雁門關》),為梅巧玲和王瑤卿代表作,其他劇種如川劇、滇劇、湘劇、漢劇、柳子戲、秦腔、徽劇、晉劇、河北梆子、豫劇亦有此劇;臺灣地區,以歌仔戲搬演有2002-03年民權歌劇團的演出資料。今見《八》中國京劇戲考劇本的情節(俟來日得觀賞民權演出),和京劇《四郎探母》大致相同:佘太君軍至戰地,楊延順獲悉,公主盜令,夜回宋營,家人話別;臺灣春風歌劇團版,直至第六場以前,其實與上述京劇《四/八郎探母》相類,不同點是:加強「選擇」此一戲劇動作的動機、過程和結果。

楊八郎探母動機,由純粹見母一面改為搶救父帥骨骸,出走遼國行動在親情上顯得更為必要;盜令從對公主明說換成偷取,鋪延夫妻間真實-謊言的情感戲;探母之舉,引來佘太君和蕭太后雙雙對峙的結果,同時照見八郎置身其中的煎熬,使得〈第九場 雁門關〉因而有了情節、情感雙高潮。

第九場為重點場次,呈現佘太君(保家衛宋)、蕭太后(維護遼國)、楊延順(保全兩方人馬)三方不同的選擇,好看在於交集過程中的拉鋸戰,端視哪一方要堅持、哪一方願妥協或折衷;太君和太后的選擇很明確、不容折扣,只見二人唇槍舌戰、你來我往的對峙,一時之間,家國恩怨情仇儼然化成「兩個女人的戰爭」。相較於「兩個老太太」的清楚表態,楊八郎不是無可選擇,而是痛在不能──不能捨棄公主或楊四郎、眾孩兒任何一邊人等。

不能選擇和沒得選不一樣,差別在有無選項,後者不一定有,遑論選此或彼。同樣都是面臨無法選擇的情形,引人想起王蕙玲電視劇本書《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第十九集寫著,張愛玲前去溫州,探視因漢奸罪名逃亡在外的胡蘭成。以下對話,為張要胡蘭成在她和另一女子-小周間做出選擇:

張愛玲:你這樣為她,命也要捨!──我只好請你在我跟她之間作個選擇了!──這樣,你不兩難,也少一個人受苦!

胡蘭成:──我不選!──我沒有可選的!我作孩子就知道,天地間只有惜忍,沒有揀選!
……
我選,我是委屈妳,我也對不起小周!
       ──我不為小周的事辯駁,我只要妳明白,我不能選擇不是因為我不愛妳,而是我不這樣來愛妳!──是「真」的不能選擇!

兒女私情的選擇,對於個人來說定感負重千斤,可是,若比起國仇家恨、性命交關的抉擇,前者輕重自然事小,但這裡重點不在比較孰輕孰重,兩者要說得是──選擇,太為難。

為難的八郎夾在老太太們間衝撞,他的不選,其實說明了這個人物性格中顧惜情分特點。情分,尤其親情,是本劇中極力摹繪的情感關係,也正是親情,終使倨傲的蕭太后折了本願──同意保全雙方兒女,條件是必須回歸遼國,如此骨肉被迫分離的結局,便不可能如京劇《四郎探母》劇末插科打諢一般,臨了還博君一粲,春風版《八郎探母》要來得悲悽許多。而三人恰好呈現三種的選擇方式:佘太君選了便不改變,太后選而折衷,楊延順不選,是多樣卻不雜亂,共織成煞有戲味、張力萬鈞的豹尾劇終。

參考資料
中國京劇戲考《八郎探母》劇本PDF檔:
http://scripts.xikao.com/plays/play.php?id=01015016

京劇《八郎探母》土豆網線上觀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L-N-TdWVXA/

民權歌劇團《八郎探母》演出資料:
http://minkuan.org.tw/works/09.ht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