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傀儡劇團《聖女貞德Joan of Arc》觀後感

作者:王瑋廉

劇名:《聖女貞德Joan of Arc

演出:麵包傀儡劇團(The Bread and Puppet Theater

時間:2009.11.21晚上7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這個劇團的名字,我要不是念書讀過丁點兒西方戲劇史,大概也不會知道這個比雲門舞集大十歲的劇團(1963年成立),就算知道了這個劇團,也還是對此抱著不切實的貧乏想像。或許「麵包傀儡劇團」這個名字,足以反映台灣學習現代戲劇的這一代,大多數都打滾在死知識、半知半解、以及零章斷片的西方想像上。尤其是對攝影圖片的想像。



就是基於幾張圖片的記憶:由眾人撐起的大型傀儡,諷刺漫畫式的造型,掛著標語拉著布條,牽涉那些關於社會、政治、民運等一切令我冷感的議題,只因著對「大師」與「經典」的迷信,我很臨時地決定買票看這場演出。



在北藝大戲劇廳的舞台中央,搭了一個三面的布棚,流浪藝人那種,棚旁有「樂隊區」,擺著很像兒童丟棄的玩具樂器。樂手是一男一女,他們在幕前報場,幕間演奏,並為演出配音、換場、跑龍套。整個《聖女貞德》的演出大約1小時,總共只有八個動態的畫面。



縱然幕間的音樂響亮,演出中也不斷製造著各種聲效音響,但我始終感受著「安靜」,有如動畫電影《佳麗村三姊妹》那種冷調:當人物角色不以語言作為表達的工具,一切生活當中的聲響都表明了人物的處境與心境。劇中第四個畫面名為「在廚房聽見來自天堂的聲音」。布上畫著廚房的簡景,兩條繩子橫越棚子,懸吊著廚房用具:刀叉棒鏟、鍋碗匙盆,一個白衣蒙面人跪著擦地板,身旁放著一個鐵製的水桶。沒有聲音。此時樂手串演小天使,對著廚房牆上一個象徵性的大耳朵吹號,但卻發出像呼麥(喉音khoomei)的聲音,接著吊繩輕輕地晃了晃,廚房用具輕輕相碰,發出似是而非,要理不理的噹啷聲,那白衣蒙面人停止動作,然後移動水桶,繼續擦地。再一次,小天使更努力吹號,吊繩較激烈地晃了晃,蒙面人停止,移水桶,又繼續擦地,第三次,吹號,繩子很激烈地晃,發出鏗鏘匡啷的聲音,蒙面人停止,然後起身,朝外走去,離去前將那牆壁上的大耳朵一併帶走。



我沒有在劇場裡看過這麼簡單、這麼清晰的「聽見」,幾乎以一種扮家家酒的幼稚方式,直指聽見的真實。演出的八個畫面,都充滿這般趣味,流浪藝人的演奏與布棚,似乎也沒有因為是搭在劇院的舞台上而不適;沒有要說服觀眾的催促,沒有要表明立場的姿態,就算最後一幕聖女升天,動作與事件仍在一種冷調的幽默中進行:帶笑的細眼側目,銀鈴的笑聲爆出,像刀一樣地割著人間發生的那一切,卻也無所謂。



本以為會聽見抗議的吶喊,訴諸政治的意識形態,以為會來個火燒人偶,或是表明人民需要這個而不是那個的鮮明立場。都沒有,而是冷冽的詩意,幽默的遊戲,以及詩意與遊戲下揭露的殘忍。



YouTube片段:《聖女貞德Joan of Arc》最後一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