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可以說的其實更多–《鼻子記》

文/ 偷
站台:
微物
演出:
鼻子記
時間:11月20日 pm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編導:王珂瑤
演出人員:藍貝芝、洪珮菁、鄭宜府、胡禦之

一個月過去了,當我今天拿出【鼻子記】節目手冊時,發現其上仍留有淡淡的香水氣味,雖然我依然認為不甚好聞,但與演出當天剛拿到它時那爆裂似的濃鬱氣息,已經變得較為可親了。還記得演出結束當天晚上剛將節目冊自背包中取出的一瞬,那迎面襲來的氣味還真是讓我避之唯恐不及、慌亂的將它擺到房間的某一角落通風…

一開始聽聞這齣戲的製作與“氣味“有關,我就決定要去看戲。首先我是一個嗅覺相當敏銳的人,其次是我之前的工作與植物香氣有關,於是對氣味入戲這樣的概念極感興趣。

這齣戲是兩廳院新人新視野的其中一個演出,和另一齣戲【與我,相逢在宇宙盡頭】各演出上下半場,於是演出時間不算久,且因為需要快速換場,考驗著團隊的燈光舞台執行能力。

【鼻子記】在下半場演出,場景佈置令人驚艷,許多橘色的大小不一的球狀物懸吊在空中,有些像芳香療法書籍中描繪芳香分子進入鼻腔的模樣,的確有將化學物質構成現實畫面的魔幻感,我挺喜歡的。

演出共分為六個小段落,各自獨立。第一場“生活的氣味“演員們各自表述了印象深刻的氣味,像是小時候居住木造房子的氣味、誘人的身體乳液氣味(此時演員藍貝芝全身只圍著大浴巾,替自己的大腿搽上乳液,這時空氣裡傳來花香乳液的氣味)…

後來我發現只要演員敘述某一情景,就會嗅聞到不同的氣味,氣味多數是花草植物的味道,我不斷左右轉頭尋找氣味來源,是把精油滴在乾冰機上嗎?或是運用了其他的方法?某些時候鼻子忙著尋找氣味來源以及分析氣味名稱,演員們在台上的話語就不知不覺的被遺漏了…

第三場“氣味的科學“由兩位演員講述關於“嗅覺“的科學以及腦袋裡與嗅覺相關的內容物,其中一位演員扮演著嗅覺知識權威學者,她告訴我們嗅覺由鼻子嗅毛的嗅覺感受器捕捉分子訊息,通過鼻竇、頭顱的篩骨,最後傳到大腦的嗅腦去,嗅腦位於邊緣系統,同時處理氣味、情緒與記憶,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經常嗅聞到某種氣味就喚起某一段記憶的原因……

聽完博士落落長的嗅覺理論後,場景突的來到第四場“神之舞“,藍貝芝扮演“性的魔術師—費洛蒙“,只見她穿著黑色上下兩件式的比基尼,外罩著黑色半透明蕾絲緊身衣,兩位演員在一旁伴舞。我想她們應該是希望舞出費洛蒙媚惑人心的感覺,但也許是演員們平時較少接受舞蹈身體訓練,要她們跳豔舞似乎有些吃力,也因為她們的吃力讓我看這段舞看得有些害羞。“費洛蒙“是一種漂浮在空中的性荷爾蒙,那其實與動物性和汗水有關,散發的部位多是人體腋下、生殖泌尿道和尿液,那其實是人們認知中並不好聞的氣味(或者有人嗅覺較差其實聞不出具體的“氣味“),但它在生物戀愛或交配行為上扮演著關鍵角色。於是我對於這段舞以及配合這個演出段落而大量噴灑的化學合成濃烈花香,感到十分錯愕,並湧起一陣被侵犯的不快感受,頻頻皺眉。

第五場“女人與米茶“算是戲裡我較喜歡的段落,台上擺著電磁爐和一鍋生白米,演員胡禦之拿出了一個平底鍋,開始將白米撒到平底鍋上乾炒。她開始敘說一個故事,關於遙遠的異國和親情與愛情,隨著故事的進展,觀眾逐漸嗅到乾炒白米的香氣,那是一種關於食物的、平實美好的氣味,最後她將一杯白開水倒進炒鍋裡,一縷白煙冒出,接著她將[米茶]倒進杯子裡,請現場觀眾飲用。

看完演出,我覺得整體的段落安排有些凌亂,且演員的演出有些並不到位。 戲裡面花了些時間在講述嗅覺理論以及嗅覺和情慾的關連,但也許是直接將感官意像具體呈現顯得太過直白,反而很突兀。

嗅覺這個感官在人類理論建構的歷史其實一直不如視覺和聽覺等其他感官完備,視覺聽覺可運用現今許多多媒體載體(如錄影機、相機、DVD等)呈現,但嗅覺卻沒有普及的媒介供運用,但既然嗅覺如戲劇一般都是“一次性的體驗“,那麼也許要做的並不是將嗅覺“視覺化“和“具體化“,嗅覺或許可以自有她的另一片美麗風景。

但我其實欣賞導演的勇於嘗試,樂見未來更多刺激嗅覺神經的劇碼誕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