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O湯圓討論會側寫─無垢《觀》、北藝大舞蹈學院2009歲末展演《舞後軌跡》

時間:2009/12/22(冬至)

參與者:杰樺、嘉怡、宗興、代樾、顏寧、惠承、穆堯、伊雯、怡芬、致潔、懿文、郁慈、亞婷、竹晴

主持:杰樺

紀錄與文字:竹晴

溫暖的冬至夜晚 今天是冬至,教室中除了聚集重度舞迷外,還有一些準備煮湯圓的鍋子,大概是回暖的關係,總覺得今晚氣氛特別溫馨,不過,某些時刻還是少不了銳利言語在空中飛來飛去。

細談《觀》

在場的人幾乎全看過《觀》,有的人可能睡著了不過應該還是算有看到片段,觀看心得不外乎是很喜歡或沒感覺或不喜歡,有位特別喜歡《觀》的舞迷其實是在第二次觀看後被感動的,喜歡的原因是故事內容,故事內容大致是兄弟為了鳥(或女人)而爭鬥;其次是畫面的流動感,在段落上的銜接順暢優美。

沒感覺的例如我,則是因為沒有感到《觀》和之前的《花神祭》或《醮》有特別不同,比較神奇的是,我之前看《醮》時,會隨著舞者的步伐漸漸進入狀態,但在這次的步伐中,卻始終與演出保持距離,我不確定是位置的關係,抑或是我已熟悉林老師的創作手法,還是主題上的差異,因為《醮》實際上比較偏向儀式的進行,而《觀》則是在講一個故事,儘管故事內容我是直到討論會才知道的。

有些人在觀看中雖然睡著了,卻還是可以劈哩啪啦講出一堆道理,比如說,劇院座位設計不良,坐在四樓的觀眾,在許多前舞台的畫面都看不到,再來是無垢被私人企業包場的事情也讓需要換票的觀眾有點不開心,但也有人提到,以無垢向來往國際發展的趨勢看來,被企業包場的現象並不感到意外。除此之外,有人認為無垢的美學太過中產階級取向,可惜的是,讓無垢成功的《醮》其實是源自對本土文化的關懷。

承接座位問題,在舞蹈的編排上,有人認為林老師的編排著重在中軸設計,使得某些區塊的觀眾可能會看得不夠清楚,而坐在三四樓的觀眾,對於舞者的妝扮也較難辨識,有人提問,《觀》如果在別的場合演出會如何,因為距離太遠除了外型看不清外,好像作品想傳達的氣勢也會較難接收,但隨即有人指出,林老師的作品或許是需要國家劇院的規格去支撐的,包括一些舞台機關以及劇院本身的深度與寬度。

其實關於《觀》還有很多精采的觀點,但因為記錄要分心用筷子吃湯圓,所以以上算是精華中的精華啦。

速談《舞後軌跡》

舞碼

《薪傳選粹-拓荒、野地祝福、節慶》/林懷民

《闌珊處選粹》/吳易珊

《跳月》/孔和平

《Medication time》、《Bach air》/陶亞德

《Oleg-Tamulilingan》、《Panji-Semirang》/薩爾‧穆吉揚托

由於《觀》談得很細,所以北藝大展演的部份比較快速帶過,為了專心紀錄,由我首先指出《薪傳》擺在孔和平老師舞作《跳月》後面的效果,我認為兩者作品相較之下,會發現編舞手法的差異,加上《薪傳》實在是太經典的作品,忍不住會做起版本比較,另外我還想知道大家對於跳《薪傳》這件事的看法。 有同學認為,探討舊作品的編舞手法比較沒有意義,他在意的是不同時代對經典作品的詮釋方式,的確,以前和現在的舞者身體有很大的差異,如何表現出這個時代的《薪傳》,是個很重要的考量。

另外孔老師的作品深受大家喜愛(至少有三位啦),孔老師作品雖以中國舞為元素,卻有新意,而且動作變化往往予人驚奇,加上完美的音樂性,使得舞作豐富有層次,讓我們不禁讚嘆孔老師作品真是一百分啦。

而易珊老師的作品也讓在場幾位同學深受感動,加上舞者的表現極佳,是令人難忘的作品。

兩支芭蕾作品則是評價兩極,有人認為是給舞者好的考驗,但有人則認為編舞是有問題的,也在這時討論到學生展演與演出的問題,我們要以哪種態度觀看學生展演式的演出呢?這個問題相信在下次的同類演出時可以談得更為詳盡。

明年首場BINDO─2010/1/12

下次的討論會是明年囉,明年的1月12日,我們將會討論越界《時光旅社》、秦Kanoko黃蝶南天舞踏團《惡之華》、極限震撼、動見體《戰》、北藝大創作研究所呈現。咱們明年見。
One Commen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