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表演藝術十大新聞

文/黃思農、賴柔蒨

2010年月亮步入一宮,金星木星受地球暖化影響進入黃道三十宮,眾星飄移,銀河轉動。在海王星引導之下,獅子座的李永萍在09年因火星效應而升官 發達,九月底以台北市文化局長之姿兼任台北市副市長,在新的一年卸下文化局長之責,而新任局長將會是誰?藝文界恐怕也不再期待,畢竟主打「年輕時搞前衛的 環墟劇場,在紐約唸書時看遍小劇場」的李永萍,留給市民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這分到一半獎助預算,財團法人定位卻模糊不清的文化局專用公關公司;與相繼取消最 佳實驗片、最佳劇情短片和短片相關獎項,流失原創精神的台北電影節。

另一方面,在北斗七星和獵戶座位移的效應下,摩羯座的盛治仁躍上文建會主委的大位,因為毫無藝文背景而被批為是項政治酬庸,但在彗星撞地球的威力 下,他馬上讓延宕七年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在一月七日三讀通過,內容包含「十六種」文創產業、二十項協助及獎補助機制、發放文化體驗券來培植藝文人 口、消費文化活動可以節稅--然而,長年深陷宇宙黑洞的藝文圈,怕是不懂這些以衝票房為出發點的政策功效在哪裡?體驗券要發給誰?發多少才能達到培植的作 用?企業買表演或國片的票送學生和弱勢團體?那要不要順便支付外出交通費和午餐費?還是說,節稅節他的,票給了就算了。

基礎環境還是一樣慘烈。09年幾百個藝文團體搶一年2.85億扶植團隊的補助,最後85個團體入選,一半以上的中小型團體分到一百到二百萬不等,最 豐收的則是雲門的三年兩千三百萬。不過,在陰陽五行紫微八卦助陣下,屬羊的盛主委在新的一年到底是入虎口呢?還是他其實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

回首即將揮別的牛年,腳踏實地的台灣牛在八八水災中以穩定的力量發起表演藝術界的義演串聯,南北遍地發起救災募款演出;此外,09年仍有許多值得一 書的事件。本次所選的2009年表演藝術十大新聞,關注的並非只是一場又一場的演出,而是這些創作如何切身的關乎我們每日的生活─從淡水鎮民的藝術參與到 新移民的劇場實踐,從柬埔寨藝術學校學生到樂生療養院院民。回顧同時也意味著去重新思考劇場作為一種當下的(immediate)藝術,該如何去連結遙遠 的過去,與尚未書寫的未來。

They are in the sky

表演藝術界的大師在2009年相繼在天堂相遇。5月3日《被壓迫者劇場》的作者奧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在家鄉巴西過世,享年七十八歲;6月30日德國現代舞大師碧娜‧鮑許(Pina Bausch)因癌症病逝,享年六十八歲;7月26日當代現代舞先鋒模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高齡九十歲於家鄉美國辭世。
康寧漢主張不說故事、純粹動作,打破以舞台為中心的表演模式,讓舞蹈落在大街上,擺脫殿堂藝術的形式,啟發所有當今活躍的舞蹈家。碧娜‧鮑許在六零 年代嶄露頭角,伴隨女性主義的前衛劇場在西方風起雲湧,碧娜‧鮑許以特有的細膩結合舞蹈與戲劇,作品充滿人性心理。奧古斯都‧波瓦最後留給世界的是3月 27日「給世界劇場日的一封信」,在這封信裡,波瓦延續他所身體力行一輩子的劇場革命論述寫到:「當我們看見一個不公義而殘酷的世界,我們必須創造另外一 個世界,因為我們知道這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戲劇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活動,它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表演藝術產業化的說法甚囂塵上

回顧年初太陽馬戲團高票價、高票房、觀眾十四萬人次的榮景,以及目前還在加演的極限震撼,皆給了上位者一劑強心針--台灣是有市場的!台灣也要商業 表演團隊!「期望我們有像歌劇魅影、獅子王、太陽馬戲團等能公開在外國演出,有非常好的商業收入,同時受到世界各國歡迎並爭相邀請,觀眾唯恐買不到票的商 業表演團隊出現。」新科上任的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於第一次的立法院的簡報中如是說,並表示將研擬結合藝文團隊,推出具有台灣文化特色的定幕劇(同一劇幕定 期定點演出);傳言說,將會是預計2013年營運的大台北新劇院的節目主軸,王偉忠在劇場《寶島一村》、電視劇《光陰的故事》大賣之後,也在訪問中證實有 與政府合作定幕劇的考慮。藝文界也興起「產業化」的說法,將加演巡迴數次的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系列、台南人劇團《K24》看作提升國家GDP的可能性。

中國市場 = 金雞母?

文建會於五月公告「補助國內表演藝術經典作品大陸巡演作業要點」,最高補助金額高達350萬。在許多表演藝術大團早已紛紛搶攻大陸市場的當下,該公 告也表明了文建會對「立案滿五年」、「受市場及專業肯定」的大型劇團登陸予以正面支持的立場。從雲門舞集《行草》到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寶貝,對 不起》,皆屬該項巡演補助的一環。

然而,這幾年來登陸的許多中小型表演團隊卻沒有這麼幸運。礙於中國「人治高於法治」,以及當地經紀公司、技術團隊專業度的缺乏,演出遭遇的困境不計 其數。2009年國內知名度相當高的小劇團,陸續發生在北京等地的巡演結束後,卻拿不到錢的狀況;去年12個月深圳的藝術節,也發生因為當地公關公司宣傳 不利,台灣團體臨場被告知取消演出的情形;而為了演出劇本的審查而被迫修改台詞,更是時有所聞。因此在對岸設置對等的文化駐點,海基會積極給予台灣表演團 隊法律上的諮詢與協助才是當務之急,遏止目前大型表演藝術團體「錢進大陸」,中小型劇團「錢送大陸」的現象。

國際競賽中的南北表演:世運、聽奧開閉幕

 08年的京奧中國藉開閉幕展現國力,張藝謀發揮導演古裝電影的風格,數大便是美的呈現讓世界看傻了眼,真真假假的爭議似乎抵銷不了那畫面的強烈印 象。而09年小島上先是舉辦世運在高雄,後有聽奧在台北,國內首度舉辦的國際賽事,島國在開閉幕使不了人海戰術,於是逆向操作結合本土文化、整合藝文團隊 特色:南世運 vs. 北聽奧;朱宗慶 vs. 賴聲川;約一億 vs. 約四億七千萬;電音三太子vs. 海洋女神,原住民歌舞秀、辦桌、擊鼓、霹靂布袋戲。雖稱不上大成功,卻也看得見導演力求突破、創意的精神,廣邀在地表演團體參與而非東施效顰般模仿。即將 於2010年底上演的花博,至今惹出經費亂花、展覽館舍規劃不周、砍樹種花的種種爭議,預算燒了近八十億,其中有71場戲劇、舞蹈、音樂的表演節目入選, 拿了經費的表演團體還被規定演出與「花」有關的作品。對於花博,只看見醜陋的力量,表演團體在這泥淖中能否保有創作精神呢?

劇場與教化的首例:監獄收容人與優人的合作

文建會今年推出兩期的「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申請,將許多公部門及企業的閒置空間釋出,補助表演藝術團隊最短二週,最長三年的進駐, 讓表演藝術團隊得以主導這些「蚊子館」的活動規劃,場地從中華電信的會議廳到花蓮舊酒廠無所不包,內容則涵蓋演出、辦公營運、工作坊甚至倉儲,希望加強這 些空間與當地民眾的互動。

在第一年兩期共四十多個補助案之中,優人神鼓劇場與彰化監獄的合作顯得格外特殊。該計畫得到彰化縣文化局的協助,配合地方的「高牆傳藝」政策,從 2800人中選出了16位「收容同學」,年紀在18到25歲之間,於每週二接受為期3個月的禪鼓訓練。平日同學們則於彰監工廠就地取材,將雜誌堆疊綁在長 板凳上,在「班長」帶領下克難地練習鼓曲。《勇者之劍》2009年11月底在彰化縣立體育場免費演出,高達上萬民眾湧入會場,之後也南下各地巡迴。

蘭陵三十,何以如是?

從尚未解嚴的1980年代成立,蘭陵劇坊浩浩蕩蕩的以一系列的講座和演出慶祝第30個年頭,「蘭陵三十」的相關報導與文章攻佔了2009年5月的各 大藝文版面,但埋沒在「蘭陵精神、傳奇再現」等堂皇口號背後,是蘭陵從1990年之後就不再有任何公開演出的記錄。曾是蘭陵成員之一,日前過世的演員/作 家忽忽當時撰文寫到:「沒想到當年蘭陵的招牌戲之一《貓的天堂》,到了2009竟成為一齣令人臉紅心碎的戲。『蘭陵三十』就只是成就了某些人的自憐與懷舊 嗎?」

姑且不論該戲導演王墨林與卓明的逆向操作是否成功,這一系列「蘭陵三十籌委會」為了向劇場教育家、蘭陵劇坊的促成者吳靜吉博士祝壽所推出的劇碼,既 然得到了地方到中央文化機關的大力支持與大筆資金的贊助,自然必須接受各界更為嚴苛的公議與檢視。而也許蘭陵三十最後所凸顯的真正意義,是逼使我們更為審 慎的看待歷史。

在當年勇於對解嚴前後的政治社會發聲的小劇場工作者,如今已成學院老師或政界高層;在所有人不斷希望把手伸向前方,眼睛卻又不斷向後望的今日,所有的回顧與追憶都不能只是為了緊緊抓住歷史的詮釋權,而讓彼時台灣小劇場運動獨特的發展與延續性,被浮誇鋪張的節慶所消費殆盡。

身體的存在意識:許久未見的行為展演

2009年5月王墨林策劃《TIPAF計畫展演暨傅炳榮攝影作品》、一群聚在牯嶺街小劇場的中國、日本、香港及台灣行為藝術家們,為這位老朋友舉行 一場《源於傅魯炳》的行為藝術表演,老傢伙們以猛爆的裸露的火辣辣的行為展演,紀念這位始終以一個國際主義者的位置,關注著第三世界的貧困,在街頭用自己 的身體抗爭、示威的左翼行動者,同時也給沉寂許久的台灣行為藝術界些許生猛活力。

此行為藝術計畫應邀到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演出,在系館中庭數十名師範學生的眼睛注視下,這些行為藝術家脫得光光,替這些未來的老師來場極 限震撼。9月,王墨林與瓦旦塢瑪、陳憶玲、鄭詩雋、陳佩君、葉怡利、葉子啟等人西進至北京798藝術特區和宋莊參與OPEN–「打開國際行為藝術節」的 演出,光是看著演出照片就感覺力量十足,期待2010年在國內再來場嚇壞人的行為藝術!
6月左耳‧文化推出王墨林的《台灣身體論》,集結1979-2009十年來的評論集,探討身體文化與國家機器間複雜的關係,可說是本嚴肅的文化研究專書。2009年的王墨林實在忙碌而豐富,但比起唸書,我還是喜歡看光屁股的王大師!(這是個讚美!)

從「環境劇場」到「塵土劇場」:淡水社區的全體總動員

2009年10月與11月,淡水鎮相繼舉辦了「淡水藝術舞動街坊」與「麵包傀儡劇團淡水藝術工作坊」,由藝文團體與鎮公所推動,有別以往外包公關公司的操作模式,展現文化深度與廣度。

「淡水藝合團」由金枝演社、竹圍工作室、精靈幻舞、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等多個淡水在地藝文團體組成。2009年策劃「淡水藝術舞動街坊」除了延續既 有的藝術踩街,更加入環境劇《西仔反傳說》的演出。鎮公所從八月開始動員了兩百位鎮民,接受擊鼓、工夫、舞蹈與戲劇的三個月培訓,搬演125年前的淡水清 法戰爭史實故事「滬尾之役」。讓民眾透過戲劇參與的方式,共同回顧自身生活這片土地的歷史,也提高了社區凝聚力。

2月「淡水環保藝術嘉年華暨國際研討會」,英國利物浦的嘉年華團隊布魯哈哈(Brouhaha International)受邀來台分享嘉年華如何與社區藝術、社區營造結合的經驗,一系列的討論與大師工作坊,包含11月由台中大開劇團主辦的「麵包 傀儡劇團淡水藝術工作坊」,邀請美國知名激進劇場「麵包傀儡劇團」來台,帶領民眾了解如何由民間傳統戲劇元素取材,變新為馬戲團小戲、繪景街頭劇,與遊行 的操作方法。所有人偶的製作,皆取材於土地生長或是回收的材質,它的可被複製性避免作品流於精品式的文化消費。而麵包傀儡劇團也在台北藝術大學演出經典作 品《聖女貞德》。

從在地表演團體主導的環境劇場,到紐約前衛劇團帶來的塵土劇場,淡水鎮民的2009年比起其他城市更深切的體驗藝術參與的本質。

 民眾劇場的積極實踐:南洋姐妹們的創團公演

第一個由台灣新移民組成的南洋姊妹劇團,2009年12月12日在台大校友會館發表了他們的創團作《南洋姊妹要說戲》,從〈飄洋的夢想〉到〈雨中的 風箏〉,新移民站上了台灣的舞台描繪自身與姊妹們的故事:異地工作的困境、思鄉之情、工廠破產而付不出薪水以致無力償還高額仲介費的人生悲劇。專業技術的 不足,並未影響台下包括家人、志工與社運朋友們因為演出而感受到的振奮。這些被國內劇場排除在外的真實故事,讓來自越南、泰國、印尼、柬埔寨的她們,不再 只是媒體所凝視的客體,或者被同情的弱者,而是一群積極透過劇場發聲,尋求台灣社會對跨國移民處境真正理解的母親。

目前台灣的外籍配偶已超過四十二萬人,邁入第六年的南洋姐妹會,不間斷的從事著社會教育和政策倡議的工作,是凝聚新移民社群的重要組織;今日的登台與劇團的成立,不僅是民眾劇場的積極實踐,也見證著戲劇如何成為建立社群意識,讓個人與團體分享觀念、產生變化的康莊大道。

社會實踐的舞踏作品:《柬埔寨故事》與《惡之華》

現居紐約的日本舞踏家永子與高麗(Eiko & Koma)2009年5月受新舞風邀請來台,演出自己與柬埔寨藝術學校學生共同創作的《柬埔寨故事》,同時在北藝大帶領的「美味肢體」工作坊。

《柬埔寨故事》由永子與高麗引領學生,專注而虔敬的在神像前舞動,演出禪靜的舞踏。舞作緣起於永子與高麗在金邊Reyum開設的工作坊,在柬埔寨動盪的歷史下,他們在這些青年身上看見堅韌的生命,引發了這一次的共同創作,而為了義賣,舞蹈也結合了他們作畫的過程。
同樣來自日本,因為十年前舞踏工作坊的機緣而在決定台灣創作舞踏的秦Kanoko,選擇在寒風刺骨的一年之末,於樂生療養院山頂的新納骨塔旁搭建帳 篷,演出暌別兩年的舞作《惡之華》,不僅是秦Kanoko這十年的成果展演,也是受她影響而接觸舞踏的台灣獨立劇場工作者們的共同創作。

《惡之華》是2009年台灣小劇場最動人的作品。結合台灣廟會與喪葬儀式、日本舞踏和藝能的表演,十一幕之間的連結、機關的設計、與文本力量皆達一 定的水準,在臨時搭建的帳棚中,舞者展現身體作為「惡」的居所,如何成為抵抗體制的最後堡壘。當劇末尾五位舞者身著華服,在紙紮屋燃燒的灰燼裡和著非洲鼓 舞動時,我們已然明白,不論是這場演出抑或是樂生運動都從未結束,只有「過去和未來的『接』」發生在她們雙手合十的剎那。

(本文轉載自破報復刊No.598)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