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雲、優人神鼓與羅伯威爾森:《鄭和1433》


作者:char
站台:AXIS Workshop

劇場的形式就像水,內容像奶粉;沒有水的承載奶粉實在難以下嚥,太多水時又嫌難喝。《鄭和1433》內容實在是乏善可陳。以非常大量又精緻的視覺效果與歌唱、打擊樂等行是去承載稀少的內容,宛若是杯過稀的奶粉水。

作品的文本相當的簡單,敘述著鄭和在第六次出海後被冷落、到第七次出海中過世的故事,其中包括了失寵、出航、越南舊地重遊,從與麗波公主的愛情故事拉扯到幼年回憶等。

而在簡單的內容下以非常精巧的跨文化形式包裝,可以說是本作賣點,但也成了作品中挑戰觀眾的觀賞經驗。多元又精巧的形式在承接一個很小的文本時,是否能夠將文本變化成為劇場能量呢?有些地方很成功,例如下半場鄭和與麗波皇后/公主的橋段就相當精采,透過舞台前後切割作為時空並置,動作的同步與不同步間使得兩人情感複雜難解、重重疊疊的意象不斷的在形式中成為有力的劇場能量,此時此刻兩人心思就在形式安排間簡直是說了無盡的話語,既定文本的內容也因此豐富澎湃。

但是上半場結束那段越南重遊就很糟糕了,把進貢跟重返的故事串連,本意上做為兩次到越南情境的對照,但是卻更強烈的凸顯矛盾與不合理:為什麼越南人要在這次中國釋出善意就盡釋前嫌?透過形式將兩次越南行的情境反差加大,並且在上半場終了時強調那份星空下的寧靜(不論動作與音樂都非常的小、安靜,延展而緩慢),反而使得有太多的空洞在形式中!而這樣的質地幾乎貫穿了整場演出,僅在偶爾橋段中閃露一點點星芒,有了一點味道。

用立方體架子作為船身的橋段有二,一次是鄭和受命要進行第七次航行,另一次則是遇到海難。鄭和受命出航之後,搭船的行動不斷的重複,而真的僅僅是重複了,拿著立方體架子的舞者不斷的穿梭左右舞台,而跑步中上半身側向觀眾,下半身大步跑的同時,每四步就加上一次大跳增加活潑感,但是舞者們卻重複的像機器人一樣,越跳越像一再複製動作,直至毫無生氣。而第二次時暴風來襲,雷聲隆隆配合著畫面中閃閃爍爍,音樂也加入許多突強的高音,一切劇場符號堆疊出頗為刺激緊張的氛圍,但此刻覺大多數的舞者們卻各自拿著立方體船身,各自在舞台上進行速度一致、身體鬆柔的蘇菲旋轉,舞者的表情面露安詳和善,彷彿風平浪靜……完全與情節脫鉤了嘛!

《文心雕龍》:「文不滅質,博不溺心。」作為一個舞台視覺表演結合音樂,《鄭和1433》是一個精緻的大製作,美景與好音樂連連不斷。但是做為一齣戲,實在是無聊呀…我真的不想喝沒有味道的奶粉水…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