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看戲】Sweet Nothings @ Young Vic從一場情話的幻滅窺見末世紀頹廢情懷

文: Summer
站台:夏行者 
作品名稱: Sweet Nothings
日期: 01 March – 10 April 2010
場地: Young Vic

看完之後的首要感想,就是本劇恰如其名,果真是 Sweet Nothings ! 在華美的金箔下,包裹著世紀末的頹廢與茫然的青春幻夢。這樣的劇本,在現代的眼光看來,似乎平淡無奇,一百多年前的盲目情愛,慾望遮眼,和你我在少年時所 做的瘋狂事沒什麼兩樣,又為何能成為一代經典 ?

在十九世紀,歐洲正面臨政治與經濟上的巨變,包括了民族主義的興起、帝國的共組與瓦解,工業革命的散佈促使了經濟與社會結構的改變,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馬克斯思想的興起等等,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也衝擊著藝術與文化,一反十八世紀的新古 典與理性主義,開始了浪漫主義與印象派,並在十九世紀下半激起了象徵主義的發展。而在 1890 年代,產生了所謂的 Fin de Siecle 時期,此時的文學與藝術大家,如唯美主義的王爾德,畫下巴黎蒙馬特的妓女、舞伶身影的羅特列克,其作品都旨在捕捉當時面對世紀末的不安、困惑、放蕩、頹廢 (Decadence)。

Arthur Schnitzler 的作品,就是世紀末的代表之一。其最著名的作品為圓舞曲(或譯輪舞,La Ronde / Reigen),一段段的韻事流轉在五男五女之間,如同 Musical Chair 一般,交叉連連看成十場情愛糾葛。此外,電影「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則是改編自其小說 Trumnovelle 綺夢春色。Schnitzler 跳脫道德的束縛,著重性吸引力的描述,讓他後來被納粹視為猶太人低下次等的證明。然而,他寫實的描繪當時社會上瀰漫的荒淫氣氛,奠定了他個人的地位和其中 所揭露的時代意義。

如果不理解以上的背景,那麼許多觀眾可能會跟我一樣,對這個劇本有著隱約的氣悶,來自那麼一絲的不滿足。本劇原名 Liebelei ,曾被改編為電影 Christine。故事的架構十分簡單,從一開始兩位紈褲子弟 Theodore 和 Fritz 在住處的對話開始,兩人表現出玩世不恭、即時享樂的生活態度。Fritz 心繫有夫之婦,然而情人卻深怕東窗事發,也連帶讓 Fritz 開始疑神疑鬼。Theodore 勸說 Fritz 轉移目標,無牽無掛的性愛才是正道。接著,兩名女主角現身,一開始是活潑性感的 Mitz,接著是純潔害羞卻早已瘋狂愛上 Fritz 的 Christine。雖然 Christine 帶著少女的純真與忠誠,直接地向 Fritz 示愛,但 Fritz 一直是若即若離,卻又不時用無傷大雅的暗示逗引上 Christine 對他的眷戀。 Mitz 很顯然是 Theo 的獵物,但她的眼神與話語卻不斷在 Fritz 身上遊移。這一場兩男兩女的狂歡派對,挾帶著性的渴望,肌膚的撫觸,肉體的壓制,情熱的呼吸,卻時不時地因各個角色心懷鬼胎而顯得虛浮,如轉瞬即被吹破的 泡泡,在短暫的光暈裡閃著色澤卻不經碰觸。

好景不常,一開始時 Fritz 的慌亂與擔憂終於證明並不是一場無病呻吟。外遇對象的丈夫突然出現,打亂的派對的腳步。隨著證據確鑿的對質,Fritz 不得不面臨決鬥的命運。被瞞在鼓裡的 Mitz 和 Christine,雖然早就懷疑 Frtiz 另有所好,卻不知道危險已經找上了 Fritz。在慌亂之中,女孩們被送回家,留下不知所措得顯出懦弱的 Fritz,幕落。

兩幕之間的場景,在中場時完全地轉換。不同於第一幕呈現的是隨興又帶著幾分奢侈的氣氛,第二幕的舞台成為一片潔淨的白,這是 Christine 的房間。由此幕開始,劇情完全聚焦在 Christine 身上,正在著衣,全身沉浸在一片玫瑰色裡的 Christine 正期待著到公園和 Fritz 會面。此時,一位樸素而儉謹的婦人 Katharina 出現,身為鄰居、朋友和長者, Katharina 開始規勸 Christine 近來的交友和夜歸狀況。Christine 執意離開之後,Katharina 和 Christine 的樂師父親談起她的轉變,父親惋惜著前不久自己的妹妹終身未嫁地過世,認為女兒享受青春的歡樂是他所僅有能彌補她的。然而,不久之後, Christine 抑鬱地回到家,精心打扮的她又被 Fritz 給放鴿子了。她的難過沒有維持太久, Fritz 前來會面,但滿腹心事、欲言又止,同時之間又似乎柔情似水的 Fritz ,完全擄獲 Christine 的身心。在短暫的纏綿之後,Theo 便匆忙地將 Fritz 接走了。接著,是 Christine 漫長地等待自此沓無音信的 Fritz。看不到終點也得不到愛人安慰的 Christine,開始失去了活力與顏色。Mitz 想要振作她的精神,卻無奈於找不到兩位男士的蹤影。直到有天 Mitz 發現了 Theo,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此時 Christine 也終於明白,一心嚮之往之的情郎,原來另有所愛,自己對他來說只是打發時間精力的小點。而為了神祕的「the lady with black velvet dress」,Fritz 接受了決鬥,也不幸地喪命了,留下不明究理的 Christine 仍在痴痴地回憶分別時的擁吻,等待著愛人的歸來。

本劇的成功及大獲好評,完全要歸功於導演 Luc Bondy 及 Karl-Ernst herrmann 的舞台設計。 圓型的舞台不斷地緩慢轉動,配上一扇垂吊而下的窗框,宛如漂浮於空中,同樣以極其緩慢地速度滑動著。如此隱而不顯地「動」態,隱喻了表面平靜而暗潮洶湧的 情節。圓形舞台和觀眾席間圍起的走道,在第一幕是 Fritz 起居室以外的空間如廚房、餐廳,在第二幕則放滿了樂譜架,正好呼應 Christine 身為樂師的父親、及她幫忙抄寫樂譜的工作,架構著她原本保守而安穩的生活環境,同時是她的房間外的街道。而圓形舞台上,裸露著支架的空間,也讓演員可以做 更靈活的動線運用。左右兩邊穿過觀眾席的退場路線,都讓舞台在視覺上更寬廣也更多變。

我的不滿,主要來自對原作 Arthur Schnitzler 的不信服。在上一幕中,除了耽淫玩樂的場景,還不斷地在暗示著四人之間互相交錯的吸引關係,勾起觀眾對四人關係的好奇心,但這些線索,後來卻沒有好好發 展。在第二幕時,焦點百分之百的轉移到在前面並不那麼引人、性格也並不特出的 Christine 身上,同時之間,其他的角色與可能情節完全地被邊緣化,失去了原有的張力。情節的單一,角色個性的平面與發展空間的受限,讓人感覺到的不是意猶未盡餘韻不 絕,而是悵然若失嘎然而止。上下幕之間的轉折過於突然與粗糙,讓人免不了有急剎的突兀感。雖然如此, Luc Bondy 恰如其分地展現了一百年前,面對末世紀不安的青春悲歌。

製作團隊:
Creative team

Direction Luc Bondy
Set & Light Karl-Ernst Herrmann
Costume Moidele Bickel
Sound Gareth Fry
Dramaturg Geoffrey Layton
Associate costume designer Eva Dessecker

Cast

Kate Burdette
Hayley Carmichael
Natalie Dormer
Tom Hughes
Jack Laskey
David Sibley
Andrew Wincot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