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前預報]身聲劇場《尋龍記》

預報記者:我乃文字

就像科學小飛俠合體變成鳳凰號,現代人頗效法科技一而合、合而一的功能設計–把自己切分成許多分身,以應付越來越零碎化的現代生活。

也有人反其道致力於將身體、精神、心靈整合為一,有些前衛劇場類似主張,他們的表演者不叫「演員」而叫「優人」、「真人」、「真實動作者」……。十年前對我來說可都是酷炫的概念,十年後我看到的都已經不是概念,而實踐力行後的結果。

但是龍還在嗎?

身聲的長期訓練的結果,每個人都是五藝全能;像《尋龍記》中他們又演、又唱、又說、又舞、又彈又打,偉來還兼舞台設計,巴奈和婉君兼服裝設計,佩芬和偉來又兼編導…..。在竹圍這個台北平原的邊陲之地,一群將藝術、生活、勞動合而為一的人,他們已真真實實存在,不是概念,不是理想,不是夢境。

從去年《在大水之中》開始,身聲越來越大膽嘗試有故事情節的演出,與觀眾越來越親近。《尋龍記》來自從莊子《列禦寇》篇:「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短短廿五個字,衍生成近九十分鐘的故事。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一個不知名的山村,每一百年展開一場屠龍儀式,然最近一百年都沒看過龍出沒了,村長派出村中三名最強的屠龍高手出去尋龍,漫長的旅程於焉展開。

演出融合了面具、旗、竿、布幔等道具,阿爾巴尼亞琴和鼓等樂器,以及說書、肢體等等形式,無論視覺聽覺都很豐富,故事內容也同等豐富。一開始我擔心過於複雜的言語會阻斷身體與心智的連貫,但漸漸我發現,身聲的語言是富有音樂的節奏性的,富有語言趣味,甚至指涉現代,果如編劇高俊耀說的:「希望創造一個現代的神話」。

當今之世,龍在哪裡?

三位屠龍高手來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發現這裡的人拜龍山寺、吃龍鬚糖、有龍江路、龍發堂、崇拜成龍、李小龍、席維斯史特龍,認為「一定有龍」,走遍319鄉鎮,尋訪龍的下落。

他們找得到龍嗎?(礙於預報特質,恕不透露。)

中國人創造龍這樣的生物,有駱駝頭、鹿角、牛耳、蛇頸、龜眼、魚鱗、蝦尾、虎掌、鷹爪……;彷彿「科學小飛俠<=>鳳凰號」的古典式幻想;難道幾千年前中國老祖先已經預視到現代人分裂的必然?或者代表一種十全整合的理想?莊子故事中的朱泙漫,學了三年屠龍絕技,下山後卻面臨無龍可屠的窘境。莊子早就看到了滿街的人都說龍,龍卻完全不存在的世界嗎?

不管有沒有龍,找不找得到龍,整個「尋」的過程跌宕有趣,正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一齣好戲,十分推薦。

《尋龍記》
時間TIME:
5.28-5.30 (五)、(六) 7:30 PM (六)、(日) 2:30 PM
6.4- 6.6 (五)、(六) 7:30 PM (六)、(日) 2:30 PM
演出地點Venue :
竹圍工作室 十二柱 (台北縣淡水鎮中正東路二段88巷39號)
購票去
官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