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前預報]《麥可傑克森》

預報記者:我乃文字

一面走向文山劇場十樓的排練場,一面懷疑著:《麥可傑克森》還需要預報嗎?這部戲無論主角題材或幕前幕後演出陣容都是潮牌代表呢!

2005年M.J.尚在人間而醜聞纏身,三個台灣最富創意的劇場才子聯手朝拜《麥可傑克森》(那一年我也在觀眾席),通俗娛樂混搭實驗前衛。時隔五年,M.J.因為掛掉成為不朽傳奇,而我們都還活著(這句是廢話);舞台也從觀眾席120人的E.T.「終於」改到觀眾席1000人的中山堂。

那我還能怎樣預報《麥可傑克森》呢?

第一種,你可以將《麥可傑克森》看成台灣八零年代剪貼簿,正如這部戲的英文副標《Back to the 80’s》,這裡的八零年代不是美國而是台灣八零年代–只有三家電視台,八點檔連續劇<星星知我心>、瓊瑤<庭院深深>收視率可以動輒兩位數,兩岸分隔偶有劫機前來「棄暗投明」的反共義士,家家戶戶收看同一種觀點的新聞:「十惡不赦的銀行搶匪李師科」、 「亞運銀牌選手李福恩、奧運銅牌選手蔡溫義等為國爭光」、「繼貝里斯、格瑞那達後,尼加拉瓜與『我國』正式建交,成為『反共盟友』……。」,在沒有分眾觀念的時代,擁有「共同記憶」遠比今天要容易得多;正統鮮明絕對,也使得混搭拼貼錯置就可以惡整他們。

第二種,你可以將《麥可傑克森》看成一種王嘉明式的音樂劇;不是百老匯式的音樂劇,也不是拜魯特式的總體歌劇,更不是瑪丹娜式的演唱會;而是有主題但沒故事主軸、有扮演但沒固定角色、講得很多又不一以貫之、場景繽紛但混亂你的成分不比娛樂你的成分少,沒有一首堪稱主題曲但整齣戲就像旋律般流動,場面調度具備音樂節奏感,可以說是一種王嘉明式的獨創音樂劇場。

第三種,你可以將《麥可傑克森》看成一種「升級成大劇場」版的小劇場。雖然我非常討厭把小劇場當成大劇場的青春練習無錢版這種說法,但是對挑戰票房、大場面調度(可惜排練場看不到升降舞台和巨型投影等機關)、大眾接受度來說,大劇場確實是一種「躍升」的試煉。

第四種,你可以從《麥可傑克森》的新梗——時光機器,去看一種隱然的「以古諷今」或「以今諷古」。八零年代我們反正是回不去的:官方經營的光明正確,認真到假;庶民文化的浪漫,香湯饅頭到歇斯底里——然而,三十年後的社會,瘋狂無聊減少了嗎?還是換種式樣的瘋狂無聊?老實說我好想看聰明絕頂的編導們如何以同樣的伶俐惡搞21世紀,比方當武則天宣告天下太平正好辦花博時,我心起一陣歹意,等著誰出來被惡整呢(然而焦點轉往小虎隊)。當陪審團輪流問審那些虛構的人或做古的人時,我想看更難搞的被告—比方青春時政治不正確變成今天政治正確的編導們,而不是麥當勞叔叔主持的最後晚餐(不過仍然很妙)。

第五種看法……請你自己進場看後來補充吧。演出總長約三小時,但行雲流水般的節奏,繽紛美麗的換裝(後台就像決戰時裝伸展台),不會讓人煩悶。

2005年復刻版的 MV:如果說1980年竣工、斥資七十多億元的中正紀念堂前,三軍樂儀隊威風凜凜走過,是80年代正統的「好」;那麼在地下停車場,年輕人成群結隊穿著狂野模仿M.J.吼唱《BAD》,則是離經叛道的「壞」。

台北藝術節《麥可傑克森》
時間:8/19-21(Thu-Sat)19:45pm , 8/22 (Sun)14:45pm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官網購票去

導演:王嘉明
製作人:陳汗青
舞台視覺:黃怡儒、蘇匯宇
燈光設計:王天宏
服裝設計:賴宣吾
平面美術:顏伯駿 Yen Po Chun
攝影:陳敏佳
演員:Fa、王詩淳、江佩潔、吳維緯、李奇勳、周明宇、周姮吟、林微弋、施名帥、梅若穎、盛鑑、莫子儀、陶維均、楊乃璇、蔡亘晏、魏雋展、譚佩軒、蘇威嘉……

延伸閱讀:
[破報] 在他離開我們一年之後─專訪《麥可‧傑克森》導演王嘉明
海牙看2005年《麥可傑克森》
馬克萊登(Mark Ryden)的插畫:麥可傑克森1991年的《危險》專輯是其中著名的設計之一。作品同時展現了「可愛童稚」和「古怪詭異」兩種特質,風格特殊,使觀者一見難忘……

5 Comments
  1. 可惜我一看場地是中山堂中正廳,我猶豫好久要不要買票..這個場地除非是前幾排正中間,不然都在看人家的腦袋瓜..我上次看影展就有慘痛的經驗了,這次要看戲視野更低,我怕會擋更多..哀..口袋不夠深脖子不夠長的悲哀阿!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