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穗節】《男人不能》

作者:瞇
站台:‧瞇‧20100225 →

劇名:男人不能(2010臺北藝穗節)
演出:黑門山上的劇團
時間:2010‧8‧31‧19:30
地點:We-Square 髮廊

剛看完給4顆星,至少我被娛樂到,說道理的方式也不討厭。但是笑歸笑,靜下來思考戲裡的「道理」—「夢想的幻滅」,說得還不夠深刻。髮廊是個有趣的場地,空間運用得不錯,但戲的內容並沒有跟「髮廊這個空間」產生關係。演員表現中上。

總分5顆星,3顆星剛好是中間值,但「男人不能」其實比3顆要更好一點,但好像還不到4顆。如果可以給半顆星,那麼3.5顆星比較接近我對它的看法。

想瞭解藝穗節其他節目→藝穗看星星

◆◇

與圈圈討論後,浮現了幾個問題。不過,怕寫不完,先寫兩個就好。

1. 空間:怎樣的空間運用是好的?

這場戲在空間運用上,與以往我看過的藝穗節演出,是還不錯的。首先,他挑了個有趣的場地,一間髮廊。髮廊總共有三層,演出在三樓,觀賞演出時會經過正在營業的一樓和二樓。

但 是,我說的「空間運用還不錯」,嚴格來說是「最低限度的不錯」,也就是至少,他直接用髮廊的椅子當椅子、髮廊的燈光當燈光、音樂用現場樂手、影音螢幕也設 想好了觀眾座位的角度來架設。簡單來說,他配合三樓這個狹長的空間來安排,但是很可惜的,跟空間有關,跟「髮廊」本身無關。

但是,在髮廊演出的戲,一定要跟髮廊有關嗎?

我後來想一想,也不一定。不一定要跟「這個空間原本在做什麼」有關,我覺得不一定要。當然,如果特別以髮廊為主構思一齣戲,或許也可以玩玩看,但那樣好像又有點侷限了,我想所謂的空間運用不一定要那個樣子。

而 是,比如說「鏡子」;髮廊空間特色之一是鏡子,鏡子沒有用上,很可惜。比如說,「髮廊的椅子」;髮廊的椅子因為工作性質的需要,跟一般的椅子不一樣,或許 可以運用它的特質來玩,而不單單當椅子、座位用。髮廊應該還有一些「它才有」的特色,如果能找出那些特色,運用或轉換,我想,那齣戲將會因為它的「演出空 間」而變得非常不一樣。

2. 互動:真互動還是假互動?

這齣戲可能讓一般觀眾覺得有趣的地方是互動。一進門他就給了你一瓶山茶花、一包小王子,告訴你觀賞演出中可以飲食、可以拍照。戲未開始前,先營造了命案現場的氣氛,然後發給你一個乳膠手套,說等一下觸碰證物前要小心。

這些互動,確實增添了點趣味效果。但是,除了趣味,跟戲本身的內容與進行並沒有多大關係。

圈圈說,那樣的互動,反而會讓她不太知道要怎麼界定自己的角色;它好像要讓你進去戲裡面,又沒有要讓你進去。在看戲的時候,得不斷切換自己的角色。

戲一開始,全部都是戲,互動也是戲的一部分,而不單單只是演員與觀眾有所互動而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