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每霉開講之一:演出、觀眾、劇場討論平台的三角關係

文:JimmyBlanca
部落格:La Casa de JimmyBlanca

放大一般觀眾的聲音
一直到每週的時每時霉票選,我才知道,原來2010年有近900場演出。這個數字真的太驚人:「每天至少有兩場演出」、「原來我去年還看不到十分之一」、「台灣這麼小,絕大部分的表演藝術又都集中在北部,卻還有這麼多場活動,真是太了不起了」等等等。若我是想嘗試劇場藝術的初心者,鐵定在這茫茫戲海中迷失方向。所以,每週的票選希望可以拋出個小小的浮木,先不論做問卷的那堆統計原理,還有啥樣本與母體,就單純為一年的辛勞做個簡單的投票。跟著早期五燈獎的精神,以燈號作為評鑑標準,來個小小統計,看看每週的觀眾們都看哪些戲,又是怎麼看戲的。

就這麼剛好,時間來到2011年2月,時每時霉的票選進入尾聲,一場國際藝術節的活動在網路上引起一陣喧然大波。兩方人馬各有所持立場與意見,頓時間許多觀眾浮出水面,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藝術作品向來不是「先有需求,才有產出」,而是「先有產出,再激出需求」,作品勢必得面對市場考驗。一連串的討論下來,大家無不在問,有沒有一個空間可以做為觀眾後盾,表達觀眾心聲?

戲劇重製的篩檢機制
還記得今年初在寫2010回顧時,我不再用名次排名,而是選擇「若2011年加演,推薦去看的戲碼」。回想2010年,加演的戲劇相當多:《最美的時刻》、《瘋狂電視台》、《等待窩窩頭之團團圓圓越獄風雲》、《淚痣圖》、《大國民進行曲》等。而截至目前為止,2011年已知要重演的就有《戰》、《麥可傑克森》、《K24》、《渭水春風》、《徵婚啟事》等。依照這個趨勢看來,這樣的狀況會持續下去。

這樣的狀況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由於台灣缺乏中型場地,羅馬也非一天造成,場地荒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因此,許多劇團改以「加演」的方式來打平開支,也讓錯過首演的觀眾,得以再進劇場,親身體驗。
◎ 第二種:會不會是劇團並沒有聽到觀眾聲音 (因為也不知道在哪聽得到觀眾的聲音),誤以為戲受歡迎,一再加演。但偏偏漏洞百出,讓已經看過的人生氣,還沒看過的人中地雷。

所以,如果有個地方,可以將散落在各處的小群觀眾集結起來,不僅可讓後來的觀眾有看戲的參考,也讓劇團在推出新作或加演時,更加謹慎小心而避免砸鍋。

除了每週看戲外,目前已有多個劇場討論平台:PTT Drama版、國藝會藝評台、BINDO、藝文費斯簿等,而各個劇場人的FB、Plurk、Blog、新聞台也多少聚集了些觀眾的聲音。對於一般的觀眾來說,需要搜集散落在各地的資訊,用來就是有點不方便。所以囉,也許小每有潛力,能廣納百川,成為觀眾的參考諮詢顧問也說不定。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