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每霉開講之二:每霉閒談之談談心,說說戲

文:黑豆(每週看戲大隊成員)
小時候,我唱歌仔戲,那是人生第一次接觸到「戲」。單純的演完,下臺。長大了一點才發現,戲裡戲外,都是戲。
2009年前,我接觸到的戲劇形態多為公家機關推出的節目,去的地點也不外乎是國家戲劇院,社教館,新舞臺等等。牯嶺街,有聽過沒去過;南海藝廊,看過展覽沒聽過戲。然後在因緣際會下,實驗劇場開拓了我新的視野,意外的發現,那是一塊讓人又愛又恨,任由創意馳騁的危險之地。沒錯,我很新,不論從實驗劇場的角度來看我這個觀眾,還是從待在實驗劇場的時間,仍有太多太多的線索都透露出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努力。
閒暇的午後,到誠品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電梯旁的那張大桌子尋找,尋找什麼?尋找可以帶我去旅行的DM,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戲,常常第一印象吸引我的是劇名,是文字,是影像。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戲呢,更是需要包裝的嘛。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衣著整齊和藹可親面帶笑容,才有接下來有關個人美感和品味採取的進一步行動;而文字的描述常常佔了大部份讓我想去看戲的動機。
生命中,大家都在尋找一種自我解放,而這塊危險之地冒險的地方,就在於進了這扇門之後,不知道是屬於創者的釋放,抑或是激起了觀眾心中共鳴的漣漪。
今年,每週看戲俱樂部整理了2010年大大小小的表演團隊饗宴,以供大家在網路上可評分自己看過的戲,此外也提供意見交流。網站投票節果統計了前十大最每榮譽,前十大最霉榮譽等項目,就類似像奧斯卡金像獎和金酸莓獎。
評選出年度最霉榮譽排名中包括再拒劇團《美國夢工廠》、富邦《極限震撼》、《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果陀《17年之癢》等。另外,年度最每榮譽排名中包括了英國合拍劇團《春琴》、動見体《戰》、無獨有偶《最美的時刻》、飛人集社《魚》、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台北藝術節《麥可傑克森》等。
就我個人的意見來看,能排入時霉獎前幾名也相當不容易,一來,看戲的人數有一定程度;再者,他們大多談到現代人共同有的感受──寂寞。拆解寂寞當中的情感處理,從現實與心中的掙扎,放大了人對於自己與孤獨寂寞中的關係。只是,這之中還有著某種程度上的負擔。
大多數的觀眾想看到的不只是在關係上的處理,而是在看到舞台上活生生的被揭露自己心中的祕密和惡行之後,還能以一種合理的方式繼續存在的生活態度,而不是成為絢爛外表所嘲弄的對象。
反之,我們也可以說現在的消費者被寵壞了,形式上滿足,物質上的配合,老實說,我們消費者在心靈上還需要多一層的靈魂滋養。當演員和觀眾在時間空間上的撞擊愈來愈多,不可避免的情形下,腦中出現的畫面也像幻燈片一樣,愈閃愈快也愈多,不管自我解讀的方向是否和創作者理念相同,至少演出的過程中不但讓我們動了腦袋去加以思考,進一步地反芻,消化與吸收。我想,這也是好戲之所以動人的元素之一。
在投票的結果中,也有相當兩極的反應,再拒劇團《美國夢工廠》、《寶島一村》、台南人劇團《美女與野獸》等。對我而言,以《美國夢工廠》和《寶島一村》來說,他們所涵蓋的觀眾群是相當有意思的,一部份是主流文化,另一部份則是非主流文化。創作者消費了對於特定時空喜好的觀眾,同時觀眾也消費了創作者的作品。他們所探討到的已經是更深層的文化,而且是遊走在現實與想像中的掙扎。理所當然,有感動,也有心痛。
至於對於好戲或爛戲的定義,這畢竟還是屬於主觀的解讀。創作者,劇本,演員,工作人員,觀眾,環環相扣。布萊西特也提到過「現代戲劇的形成需要發展兩種藝術:一種是演員的藝術,一種是觀眾的藝術。」
而我們,都還在學習。
寫完了這篇文章,收拾收拾了筆記和桌面,換上深藍色牛仔褲和紅色大外套,決定等會兒要去那個另我熟悉的一隅,繼續冒險,尋找下一個驚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