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劇場大補帖」演後論談﹙一﹚:冒犯觀眾的五種方法

「現代劇場大補帖」演後論談
時間:2011510日晚上730
地點:黑眼睛排練室(中華路一段8563樓)
「現代劇場大補帖」製作團隊請參考:http://blog.roodo.com/hhung/archives/15287907.html
本次論談出席共31
    觀眾:丹丹、哲、Bonnie、Zaii、喬婷、陳果粒、加除、李文皓、梁元安、季彩琳、司媛婷、原本珊、林敬凱、陳佾均
    現代劇場大補帖.「冒犯觀眾的五種方法」劇組:阿咪、奶爸、曾俊嘉、陳明潔、吳芮甄、王馨瑩
    現代劇場大補帖.「美麗」劇組:羊理容、阿忠、逸亭
    現代劇場大補帖.「禿頭女高音的台北時間」.劇組:廖金旺
    黑眼睛:鴻鴻、素伶、嘉蔚
    每週看戲俱樂部:張吉米、林正尉、左一、瞇
記錄方式:
瞇現場記錄,記下發言概要,之後再寄給論談的參與者進行補充與修改。
攝影:左一
開場:
鴻鴻:每一齣戲先來談一下,最後再談整體。先聽觀眾評論好了。請每週的朋友先開始。
左一:很遺憾我沒有看到。我覺得「現代劇場大補帖」的構想非常棒,今天是來聽大家工作的想法,以及觀眾的想法。發現今天的觀眾還蠻多的,我們每週以前自己辦演後座談,人都不多。
鴻鴻:證明我們的戲帶給觀眾非常多疑惑。
林正尉:我希望可以聽到更多問題出來,特別是觀眾的問題。就像我之前在每週看戲的文章裡提到,希望今天的三場戲是能變成一些問題的開端,也是個開始。今天在座的年輕人很多,我希望今天能聽到觀眾拋出更多的問題出來。
鴻鴻:吉米呢?先講「冒犯觀眾」好了。
第一部份:冒犯觀眾的五種方法
吉米:第一場戲是「冒犯觀眾」。當我進入到三樓的空間,當「冒犯觀眾」的命題已經出來,我在準備演員要怎麼來冒犯我。我覺得這個命題會讓觀眾陷入冒犯與不冒犯的辯證邏輯(究竟有沒有覺得被冒犯)。說不定對創作者來說:最大的冒犯是不冒犯,那就是冒犯。
素伶:你覺得你都沒有被冒犯到嗎?
吉米:我不知道那算冒犯還是不冒犯。我卡在中間。我也在想順序的問題(冒犯觀眾的五種方法的順序)。當我在看第一個時,什麼狀況都還不太清楚,戲就結束了,這梗還蠻老的(燈暗燈亮戲就結束的梗)。接著是那個日本人說英文,因為我聽不太懂英文,在不太知道狀況的情形下,然後也結束了。最後一段還蠻有趣的,演員用念經的方式,台詞又有趣。前面的幾段比較像兒童劇的方式在跟觀眾互動。我在想「冒犯觀眾的五種方法」,應該是從《冒犯觀眾》這個劇本抽五段出來。
鴻鴻:我有跟導演討論英文的問題。我說英文不是台灣的母語,最好不要。但她表示觀眾聽不懂沒關係,因為演出中有其他的元素可以呈現她想表達的東西。不過由於趣味在於英文與中文翻譯中的差異。我後來還是覺得,觀眾聽得懂不懂還是有差。不過馮程程清楚意識到她的「外來者」身份,所以刻意用英語、港味國語為主要語言,在「冒犯」同時呈現溝通障礙與自我意識的問題。
瞇:我的想法跟吉米接近。當我聽到「冒犯觀眾」時,我已經等著,看演員要怎麼冒犯我了。但我覺得似乎沒有被冒犯到,可是台詞很強,確實打進我的耳朵,讓我不聽不行,比如「你們意識到我們的言語進入到你的耳朵裡」。所以後來我去找劇本來看,劇本確實很強,相較之下表演的部份覺得弱了。最後一段道士的部份我覺得很好笑,可是太好笑了,那個部份反而覺得語言變弱了,沒有被罵的感覺。
鴻鴻:一下覺得冒犯太弱、一下覺得笑話效果太強……所以我一直覺得觀眾很難取悅哈。
素伶:「冒犯觀眾」劇名翻譯跟原文有出入嗎?原文的意思就是「冒犯觀眾」嗎?
鴻鴻:英譯Offending the Audience就是「冒犯觀眾」呀。但這齣戲真正想做的其實也不是冒犯觀眾,他想說的是演員跟觀眾之間的權力關係。彼得.漢德克試著去跟觀眾溝通、影響觀眾,讓觀眾去想;劇本到最後一段才真正開罵。「冒犯」其實是假命題,重點是把觀眾的主體性凸顯出來。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大的顛覆。
「冒犯觀眾的五種方法」原是我出給臺北藝術大學導演學生的課堂習作,學生自己去選劇本的段落來呈現。這次要做「大補帖」的時候,我再從學生做的選幾個段落出來修。劇本中幾個重要的階段和轉折都有被選到。不過原劇最後一段是最冒犯的,但我們的呈現,反而最後是最不冒犯的。
第三、四段的兩位導演洪儀庭與李銘宸,他們的方式是當代導演常用的解構性做法──在原本形式之外,自己再創造一個形式。觀眾於是平行在閱讀文本與演出形式,在腦中自行對照。這樣的做法,期待觀眾對文本是有認識的。但如果觀眾一開始並不瞭解文本,或許現場會來不及反應為什麼要這樣呈現。
佾均:「冒犯觀眾」這個劇名德文原本的意思是「臭罵觀眾」(Publikumsbeschimpfung)。我覺得是英譯時用「冒犯」這個詞,後來演出時才會牽涉「互動」。演出有幾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回去查了一下,我覺得彼得.漢德克主要想做的是:攻擊戲劇裡面有另外一個世界這件事,所謂劇中那個封閉的世界,好像一切都可以很完整,臺下觀眾那麼開心的假想台上的另一個世界。再加上因為歐洲本來就有很重的劇場傳統,很多約定俗成的符號,所以直接挑出這些既有期待,然後戳破就不只是實驗,而是挑戰了。譬如平常我們說演戲還有導演的場面調度其實最厲害就是可以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時空感嘛,臺上的時間和臺下不一樣,真實世界裡十分鐘,劇情可能已經一天,甚至好幾年了,那漢德克就是不要這個。
我喜歡皇后那一段,當皇后把那隻蝴蝶的衣服拔掉的時候,本來我還想哇臺灣終於要近距離全裸演出了哈哈,不過後來才看到還是有穿肉彈。喜歡這段是因為從服裝等等就是有引用那些約定俗成的東西,皇后啦、華美的服裝。但是同時也極度誇張化,扒光衣服,還有用擴音器講的那些東西都強調了肉體,還有當下。我也要幫念經那段說一下話,我覺得那段不只是好笑而已,因為如果連數字密碼的部分一起看,就可以發現同時做了兩件事:1.抽離掉文字的意義、2.為什麼文字都沒有意義我們都還是看得懂,因為太多既定的角色和劇碼了嘛。而且道士念經對信的人來說,這樣搞也是很有衝擊的耶,挑戰一種被神聖化的符號。最開始馮程程做的部分,本來他貼了很多劇作家的臉在鏡子上,我還很高興在認誰是誰,但是現在想想,訴諸這些大老,和漢德克的作法有點本末倒置耶……。
鴻鴻:所以最後他用風把劇作家的臉都吹掉。
鴻鴻:第三段(佾均口中的皇后那一段)最主要在處理的,是戲裡戲外的反差。演員用非常誇張的服裝和方式來表演,但口中卻一邊說著「你們在這裡經歷的不是假裝成某一段時間的時間」,恰與表演相矛盾。這裡面玩戲裡戲外的辯證。
吉米:冒犯觀眾的第二段,演員從觀眾席出來那個。那時候演員試著要做一些激怒觀眾的事。圈圈有看彩排,她提到說,演員說「不要眨眼睛」,可是演員自己有眨眼睛。我想的是,我覺得演員距離我們好遠,可是我以為《冒犯觀眾》是把觀眾與表演者結合起來。
鴻鴻:因為他們裝模作樣嗎?
吉米:當場如果觀眾出現一些突發狀況時,演員的表現反而關起來。
鴻鴻:你發現演員沒有處理觀眾的突發狀況?
吉米:演員對觀眾說「我覺得你們好有魅力」。演員講的時候,我已經猜出來他們是演員,可是觀眾好像其實不知道,那兩個觀眾沒有反應。之後,那個演員又重複同樣的話。直到後來演員站出來,那兩個人說:喔原來他是演員。
鴻鴻:你說的處理是什麼意思?要怎麼處理?
吉米:因為覺得當那位演員把球丟出去給觀眾時,他沒有跟著觀眾進行後續的反應,那樣子真的很突兀,一看就知道是演員。
阿咪:「我覺得你們好有魅力」,那是開場的第一句話。那個演員是假觀眾,要怎麼不突兀,又被觀眾聽到,我一直在試。別場我也試過演員對著鏡子講。我一直在試,要怎麼表現,才不會讓觀眾一聽到就馬上發現,喔戲開始了。
素伶:最後你有發現最好的演法嗎?
阿咪:對著鏡子講,不對任何人說。
吉米:「我覺得你很有魅力」,這句話是從何而來?我會說這個人很帥,或說你這隻眼鏡很不錯,可是好像不會說「你很有魅力」,我們平常講話不會用「魅力」。而且我覺得,那兩個人可能平常並不會有人對他們說你好有魅力,們兩人好像完全沒辦法適應這句話,那個感覺好異次元。
素伶:那如果從前面一段就開始先鋪陳?
吉米:我覺得基本上就是演員有沒有看到觀眾。
原本珊所以意思是演員要去找個正妹,才能對他說「你好有魅力」?
吳芮甄:我們也知道要反應現場觀眾,可是因為台詞不能改變,所以有點困難。眨眼那一場,我也覺得唉唷怎麼眨眼睛了,然後我就假裝瞪觀眾。
鴻鴻:演員眨眼睛,我覺得更好。因為我可以眨眼睛你不可以眨眼睛,那更表現了演員與觀眾的權力關係。
王馨瑩我也要替那位說「我覺得你好有魅力」的演員平反。剛剛提到說,那個演員沒有在更早之前就與觀眾互動,可是就我十二場看下來,他其實每一場都有跟觀眾互動,只是一開始大家沒有意識到他是演員,所以不會去注意旁邊的人在做什麼事情,所以並不是演員沒有做。
吉米:我知道演員有做,可是那是他的聲音變大聲之後才被發現,可是那個點反而讓人覺得有點距離。所以其實什麼時候互動的問題,而是互動方式或台詞的問題。
喬婷:我還蠻喜歡演員叫誰不能動,還有波浪舞。我手舉一半,可是旁邊的人沒有反應,還在想到底在搞什麼。觀眾可以參與,也不可以參與。還有,一開始的時候,燈泡還沒被拔掉,還亮的時候,我就在想,那個燈泡一直亮著,如果燈泡壞掉的話……越想越深的時候,燈泡就被拔掉了。在什麼都還沒出現的時候,是最精采的時候。
佾均:演出的時候,台下有人說:「你根本沒有在問我們問題呀!」那個人是觀眾嗎?
鴻鴻:是觀眾。
Zaii有一個觀眾拿著BB槍對著演員狂按還有吹泡泡,然後演員之後有一起「冒犯」他。演員是現場決定要對哪個觀眾做「冒犯」這件事情嗎?
吉米:演出過程中有觀眾讓演員無法演出嗎?
吳芮甄有一個觀眾在那邊用嘴吧答答答,很吵,我就瞪他。
鴻鴻:我看1968年「冒犯觀眾」演出的錄影,觀眾從頭到尾都很看得開心。
佾均:光是坐就不太舒服這個蠻冒犯的。
某觀眾(女):我是戲劇的門外漢。我想問,這齣戲的定位是在哪裡?有些劇團是針對一般的觀眾。我在看戲的時候會想,這個演出的企圖是什麼?最後一段道士那個,很多人覺得不冒犯,可是我反而覺得很冒犯。因為誦經本身是有含意的,我花了錢到這邊來聽人家對我誦經,要是我媽就會說真是夭壽。不過他的台詞很有趣,他在那邊講,我聽的時候就會想「我到底有沒有什麼或沒有什麼?」對我來說,那麼蠻有賣點的,我覺得那個蠻好的。
鴻鴻:我講一下當初的想法。「現代劇場大補帖」這個主標題與三個戲劇形式(反戲劇、殘酷劇場、荒謬劇),主要針對兩種可能的觀眾。第一種是對這三種戲劇類型好奇的觀眾,我們期待他們能經由這次看戲經驗看到不同對待劇場的態度與方式。第二種觀眾是學生,特別是戲劇系學生。對戲劇系學生說,有些東西都只出現在課本上,特別是「殘酷劇場」,因為也很難教。我希望學生可以來看看這些東西,如果在劇場發生到底是怎樣。當然,這三個作品個別獨立出來,完全不需要那些標籤。只是透過「現代劇場大補帖」這樣的製作,我們希望大家除了欣賞個別作品外,也會對劇場提出更多問題。

某觀眾(男,可能是臺北大學學生):這個演出外文的比例很多。比如「冒犯觀眾」的第一段就有英文,還有日文,它一開始用好多種語言。然後「美麗」是沒有語言的。我還蠻喜歡這個方式,好多語言到沒有語言,然後「禿頭女高音」又開始有語言,英文與中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