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麗芳車行》(完)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Messenger’s Blog

以下進一步分析《麗芳車行》的寫作技巧。

首先是人物。一個劇本要處理眾多男角,是有難度的,《麗芳車行》展現了這方面的企圖心,如果非要從中抓出一個主角來,並不容易。從某個角度而言,李茂水是主角,但若從另一角度,李茂水的十七歲兒子也是主角;當然,這兩人可以是本劇共同的主角。如果這對父子是雙主角的話,那十七歲兒子除了恨父弒父以外,還可以有更多的面貌,但不容諱言的是,劇本到了後半段,十七歲兒子愈來愈不重要,變得不像主角了。此外,對於林家三兄弟,刻劃得過於單薄。由於他們兒時的心理創傷,使他們長大後創辦了麗芳車行,但長大以後的他們對於父親當年的造孽,有沒有不同的態度,令人好奇。如果只有三兄弟聚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如何談論他們的父親,這是我認為重要的但劇本裡並沒有出現的場景。

其次是情節。作為次情節線的黃家在劇本中安排得很好,而且和主情節線彼此搭配同時又在主題上相互呼應,很值得效法,間以倒敘的手法一步步解開電視畫面的神祕感與懸疑性,巧妙的運用不在話下,但令人不解的是電視畫面為何會呈現李茂水的主觀視角而這件事又與李茂水觸電被電暈有怎樣的關聯?由於始終找不到合理的解釋,便只好從「李茂水有背後靈」來理解這整件事。

再其次是語言。語言的敘事性很強,但語言的性格化較弱。語言很仔細地交代人、事、物的來龍去脈,解釋得明白曉暢,使讀者不會產生字義上的理解困難,不過每個角色畢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畢竟有不同的語言習慣與操作,就這點而言,可以有更多的發揮。例如以林家三兄弟而言,他們在麗芳車行分屬於不同職位,負責不同的工作,在語言上他們三人卻像是三胞胎,這也就是為什麼語言的性格化較弱了。

再其次是場景。寫過劇本的人都知道,大場面是最難寫的,而《麗芳車行》最令人欣賞之處,便在於將大場面刻劃得淋漓盡致,使讀者身歷其境。很多編劇由於文字很差,所以一旦觸及大場面,便寫得七零八落,不知所云;也有些編劇在業界學壞了,遇上要寫大場面時,便大筆一揮而只簡單交代個三兩句便交給導演,心想反正導演有自己的拍法,不需要自己一個動作又一個動作寫在紙上,但這種便宜行事的作法,根本忘記自己編劇的權利與義務。《麗芳車行》不同,劇中的大場面描寫得很仔細也很詳盡,而且該有的細節一點都不放過,該有的調度也絲毫不偷懶,飛車、追逐、衝撞、車禍,使讀者可以直接透過文字便聯想到那是怎樣的場面,具體而微。希區考克曾說,當他寫完劇本的時候,他的電影便拍完了,剩下的只是照寫的去拍出來而已。《麗芳車行》的編劇如果要自己當導演,只要照寫的去拍出來,一定能拍出精采的場景。

以上是麗芳車行》的劇作技巧,便以此為本劇的讀後感作結。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