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百年與文化政策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以文化政策而言,「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慶祝活動」的特色之一,在於政府鼓勵民間提案。如果不包括六個「暖身活動」與一個「建國一百年地標」,那158個活動數中,民間便佔了53,換言之,慶祝活動每三個就有一個是來自於民間。

政府補助民間提案慶祝建國百年,無可厚非,問題出在政府不給方向。政府向民間徵件,簡章是這樣寫的:

以「中華民國
精彩一百」為計畫主軸,規劃有關「過去」、「現在」或「未來」等面向之全國性活動,希望讓世界看見臺灣,讓臺灣看見未來;提案單位為主辦單位並參與執行。
如果我是民間提案者,會覺得這是廢話。我的企劃書中,主軸當然是「中華民國精彩一百」;活動當然是「全國性」的(就算是「地方」也無法否認是「全國」的一部分),而且不是和「過去」有關,便是和「現在」或「未來」有關;當然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讓台灣看見未來」。總之,如此界定,有等於無。

這種作法,雖避免了官方主導、意識型態掛帥等社會觀感,但一旦讓民間各自發想,看似擴大了建國百年的民間參與,其結果卻形成了目前這般眼花撩亂的活動大拼盤,各拼各的,既無整體性亦無聚焦性,而與公部門所主辦的活動之間,也有欠串連與相互的呼應,使民眾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試問至今為止,有幾人說得出建國百年慶祝活動舉辦了什麼?

缺乏方向感與整體性的文化施政,因而使建國百年,成了無感慶祝。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