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動:青少年劇本集》出版了

文字: 謝鴻文 (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SHOW影劇團藝術總監)
網站: 兒童節的派對

導論:青春的騷動,在文字裡尋找安定 

1.
青少年劇場在西方國家是很普遍的,它銜接在兒童劇場和成人劇場之間,在英語裡說「Youth Theatre」,指由兒童和青少年擔任演出的劇場形式;「Theatre for Young People」,指專業劇場工作者專門為青少年作的創作。在強調分眾適性的概念下,青少年劇場一般而言,有很明確的教育功能在,所以常常是透過學校教師的指導與組織(如學校社團)來進行的,適合參與的年齡層大約為小學高年級至大學生之間,但仍以國中、高中學生為主體。

青少年劇場主要不是為孕育未來的影視明星(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有此資質)而作,是為了讓青少年透過即興扮演等創造活動,培養團體合作能力,反思生活經驗與解決問題,促進人格健康發展,進而提昇對戲劇藝術的審美概念,充實個人美感素養。
台灣一直以來,少有人去思考青少年劇場這個區塊的必要性,像2006年在台北成立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創辦「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持續推動青少年劇場發展的例子實在是非常少,這背後有諸多社會文化的包袱與框架存在。首先是青少年在求學階段面臨到沉重的課業壓力,即便現在標榜多元入學,高唱教育改革,但我們都很清楚,大部分青少年仍然在不停考試的痛苦中掙扎;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這時候也不太會想到給孩子玩戲劇,怕會玩瘋了書都沒唸好。就算九年一貫課程已經實施幾年了,可是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依然是陪襯點綴居多,再則戲劇師資的缺乏,有戲劇教育課程的學校實在是少之又少。

而劇場的創作者,長久以來也是忽視了青少年這個族群。當一個青少年他想進劇場看戲,可是成人劇場的表演,也許他會看不懂,抑或消費不起,造成青少年無戲的結果,他們只好選擇電影、漫畫、電玩等其他傳播媒體作為休閒了。我長期觀察兒童劇場也發現一個現象,即大部分兒童觀眾都在小學中年級以下;由於現代高年級的兒童生理與心理的早熟發育,讓他們無法再接受兒童劇場,然而又沒有青少年劇場可參與時,青春的靈思,身體的騷動,都只能被課業禁錮,找不到安定的所在了。
假使我們把所有的青少年都馴服得規規矩矩,卻讓他們因此失去創意、想像力、判斷力與創造力,更失去了活潑、自由、柔軟有彈性的生命力;除非他們之後的人生遇到特別的導引啟發,能夠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能夠慎重面對自我的內在與潛能,否則我們還能期待這群人未來能創造出多大的成就?我們的文化藝術要傳承發展下去,寄託在這種因規矩而容易變得迂腐守舊的人身上,是令人擔憂的!

因此,我們向青少年大聲疾呼,一起來玩戲劇吧!我們也向家長大聲疾呼,讓孩子來玩戲劇吧!

2.
台灣的戲劇生態,對於劇本出版向來是漠視的,要談有沒有青少年劇本集,那更是如鳳毛麟角的稀有。以目前所知的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由皇民奉公會台北州支部編的二輯《青年演劇腳本集》,還有1941年,台灣總督府情報部編輯出版的《輕鬆製作青少年劇腳本集》,這幾本劇本集都是因應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為倡導「國民演劇」,提供眾多青年團在各地宣揚政令思想而生,其政治意義大於藝術價值。戰後,1957年有錢野桐《少年遊擊隊》由正中書局出版,它早被歷史湮滅了,看過這齣戲及劇本的人都寥寥無幾。再來就是1982年至1988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配合兒童劇展,同時舉辦年度青少年兒童劇本甄選,所有甄選得獎作品都以《青少年兒童劇本》為名出版,不過,這些劇本集收錄的多半是兒童劇。除此之外,偶還可以從若干兒童劇本集裡讀到適合作青少年劇場演出的劇本,例如徐琬瑩2006年出版的《不只是兒戲》中,富有台灣風味的〈半屏山〉就被標舉出適合高年級演出。整體來說,屬於青少年劇場的劇本還是非常匱乏有限的。

SHOW影劇團成立以來,青少年劇場便是我們關注的發展方向之一。我們一方面尋求和學校、社區合作,一方面自行創作,開發課程,培訓表演藝術創作人才。《騷動》這個青少年劇本集共分成三卷,第一卷收錄了劇團團長陳義翔、執行長李美齡,以及我三人為青少年量身打造,並曾委由社區、學校故事志工,還有我們團內自己的青少年成員在桃園縣境內演出過的劇本;第二卷是劇團和桃園縣經國國中合作戲劇教育的集體創作成果,三年三齣戲,有人因此蛻變成長,有人因此得到情感宣洩,有人因此與爸媽感情和好……,正面的效益超乎預期;第三卷則集合了2010年暑假「來劇場SHOW一下工作坊」和2011年寒假「青少年劇本創作工作坊」學員的創作。

第二、三卷參與的作者全是沒寫過劇本的新手,這群青少年他們說故事的能力、編劇技巧或許還薄弱,思想也不夠深刻,然而讀者不宜嚴苛批評;反而要去欣賞他們真摯的情感投入,以及動人的誠意;當然現代青少年的思維,時而無厘頭搞笑,時而頑皮戲謔,亦是值得認真而非輕鄙看待的事。全書總計13個劇本。13,很巧合的數字,它是一個孩子脫離國小進入國中的年紀,正在急促發展成熟,又難掩生命歷練不足的青澀;荷爾蒙的分泌,激發內心欲望的種種躁動,又不時被成人拉扯牽絆著。13,也是充滿奧妙有趣,值得探索瞭解的年齡。因此,這個青少年劇本集以《騷動》為名是再好不過了,它刻記了青春的某時某刻,宣示任何悲喜交錯皆值得探索瞭解。

3.
綜觀這本書收錄的劇本的面貌,幾乎完全契合Colin Chambers編的《The Continuum Companion to Twentieth Century Theatre》所言,青少年劇場與兒童劇場有類似的根源,但它的觀眾包括青少年,其工作多半立足於社會問題,而不是兒童劇場常見的神話與幻想。除了〈神奇聖誕帽〉是兒童劇的風格,其餘的劇本都以寫實為基礎,去觀察個人與同儕、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的聯結關係,在這密切的網絡裡,所有的人都是「社會人」,沒有人是獨立生存的。

既然如此,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反映在創作上,便會呈現「大敘事」/「小敘事」的差異。我所謂的「大敘事」——意即有比較多層次的主題與事件組合;「小敘事」則相反——可能只是單一事件的獨唱而已。前者例如〈社情故事〉,活生生寫照了一個社區裡的百態人生,每一個角色展現的俱是一段悲喜交錯的生命,社區中人看似冷漠無交集,一旦有觸機發生卻把彼此牽連在一起,這時候所有的問題都像共生,需要共同去面對。後者如〈真的不是我〉,講述一個家境清寒的女孩被同學誣賴成小偷,情節僅此一樁事件,轉變在最後真相揭曉,女孩證明自己的清白,而當初不辨是非的老師則認錯。像這樣的劇本要傳遞的理念可說一目了然,完全貼近於生活現實,容易得到共鳴。也屬於「小敘事」類型的〈狗.戀〉,有一個創意又有趣的劇名,講的只是女主角因狗和前夫結緣相戀的故事,而前夫意外喪生後,又因狗和狗醫生譜寫第二春,很偶像劇的情節,但劇中亦關心了流浪動物的問題,那個專門收養流浪動物的黃媽媽出現的情節是頗感人的。

除了社會問題的反省,我們會看見更多的內容是在談青少年自己,或自己與家庭暗潮洶湧的關係。〈班會記錄簿〉、〈椅子上的默示〉、〈逆愛,Need Love〉、〈火燄的青春〉、〈舞所不在〉等劇本都觸及到家長對青少年子女不夠關心,或者只關心功課,無法真正瞭解青少年的心和他們的夢想,導致嫌隙產生等情節,俱足以證明這是當下的常態時,所有為人父母者的教養功課恐怕都要重修了!

也因為有機會透過這樣的戲劇演出,我們也期待持續發展的青少年劇場可以成為青少年和父母交心的所在,以戲劇為媒介,以生活化的故事為話題,重新修復親子關係。唯有和諧的親子關係,才是減少社會問題的根本,為此,SHOW影劇團是肩負著使命的,希望這個青少年劇本集出版會引發更遠大長久的漣漪。

◎ 現在就在google開始試閱這本劇本集:
http://goo.gl/ZK23A
或者上GB國家網路書店,以新台幣234元換取一個捧在手心的溫暖,
http://www.govbook.com.tw/viewitem.aspx?prodno=48042
博客來網路書店購買: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