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家」已淪為選戰的工具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夢想家」議題討論至今,已成為選舉的攻防戰。
例如這兩天,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轉守為攻,在聯合報的民意論壇一邊澄清,一邊「四問蔡英文」(http://udn.com/NEWS/OPINION/X1/6708397.shtml);綠營看出盛治仁的企圖,不但沒有針對四問而提出四答,反而「四問盛治仁」(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11/today-p1.htm),阻止他攻守轉換,繼續對他窮追猛打。
時至今日,「夢想家」儼然淪為選舉的工具,而這個工具所指控的,便是「燒錢」;對於升斗小民而言,一兩個晚上燒掉兩億一千多萬,的確不可思議。一般人固然對藝文一知半解,但只要一提到錢,便覺得切身相關,至於談起「政府亂花錢」,那更是切膚之痛,恨得牙癢癢的。
因此,「夢想家」作為一種選戰工具,真正的作用是在挑起人民的被剝奪感,而這種被剝奪感,是要讓人家覺得「為何你有我沒有」、「為何你多我少」、「為何你大我小」、「為何你可以我不可以」……。這確實使人容易義憤填膺,但對於「揭弊」的政黨而言,其目的不在於解決這等不公不義,而僅僅是為了選票;一旦選舉結束,一切煙消雲散,正如同去年此時,台北花博同樣被踢爆「浪費民脂民膏」,後來五都選完,整件事消聲匿跡,和沒有發生一樣。
當了解事件的本質以後,有些事便可輕鬆以對。例如,有人拿《夢想家》和《歌劇魅影》相比,說前者只會在國內浪費公帑,後者在世界創造多少利益多少商機。然而,《歌劇魅影》是為了「國慶晚會」而創作的嗎?將二者相提並論,除了突顯自己的無知,沒有一點意義。這種欠缺共同性的比較,能不一笑置之嗎?
例如,有人說《夢想家》的兩億一千多萬可以補助多少個劇團演出、養活多少藝文團體,文建會顯然是厚此薄彼。太好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來政府在給任何演藝團體任何補助的時候,無論給的是常態性還是專案的補助,全比照辦理:要一千萬給一千萬,要一億給一億,而且政府不能大小眼,必須一視同仁,這樣才公平,才能養活藝文團體,也才對得起納稅人民的血汗錢,對吧?
不用再舉更多例子了吧。「夢想家」原本是很好的一課,可以讓我們反省政府的角色、補助的制度與藝文的環境,但走到今天,它已變質為選舉的工具;選舉期間,用以挑起人民的被剝奪感,而等到選舉結束,工具便也隨之丟下了。

發表迴響